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学者应怎样的的不虚地度过他的一生?

已有 4151 次阅读 2010-8-4 15:54 |个人分类:学者.学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成功, 学术, 学者, 人生目标

 
博主按拙文《一个年过半百的文科学者的生活信念——谈谈我的治学观念》发表后,被科学网编辑部推荐到头条,深感荣幸!也因此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并受到众多博友、网友的热情支持,深为感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许多博友、网友更发表了具有不同价值的评论,兹择其有关学者的学问之道与人生之理者以及本博主的相关回复一并发表出来,以与众学者分享与共勉
 
发表评论人:QFL [2010-8-3 8:39:13]   
整个社会都向看时,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往往愈显可悲,连娼都不如,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博主回复
娼者,卖艺以换钱;妓者,卖身以易钱。吾等仅有自慰之学,既无艺亦无身之可卖,是以不及娼亦不如妓也。
然今之学者,亦不乏擅长于以学换钱、以术易钱之道者,是之谓“学术娼妓”。吾等更是望尘莫及也!
 
发表评论人:liuxiaogang [2010-8-3 0:03:49] 
导师所言,乃生活积累之经验,当为我辈后学常以引之而为戒。积涓涓小流,累孜孜之功,沉功利之欲,求博学之文。
 
博主回复
既知之,当自勉
 
 
发表评论人:[游客]cwufp [2010-8-3 6:20:02] ip:221.218.159.* 
做学问,未必一定要成为大师,更不一定要世界一流,能做多少就是多少,真的去做就行了,只是不要或者
 
博主回复
 
吴兄说得好!学者,但真心向学,实务其学,可耳。
 
发表评论人:周少祥 [2010-8-3 12:40:47] 
 在人类史上,已经产生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想立成五百言而已,博主野心很大啊!
说实在的,能有一、两言能让后人提起,已是奢望。
博主回复
毛老人家不是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么?这精神在学术上或许就可以理解为学者的野心。我想,假如没有这种精神,学术研究就会失去持久的内在动力。我相信,这种内在动力是学者不计功利地孜孜于学术研究的精神支柱。
 
发表评论人:yangsk [2010-8-3 20:17:46]     
周师,保住真性情,持之以恒著学问,必成大器。
博主回复
谢谢您!成不成大器,实在不愿多想,因为这是谋事在人,成事成天的事。人算决不如天算啊!
 
发表评论人:zengxinlin [2010-8-3 13:54:27]   
事实上,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非常支持周老师坚持读和写!学生也必追随周老师读和写的轨迹,前行!
不怕周老师笑话,学生以前就决心此生留点东西给这个世界,也不枉来世走一遭。
而我觉得,只有将自己的思想留存人世间,才能让自己的生命继续活着!
诚然,我这样说,口气固然有点大,但我会坚守自己的这一信念。
 
博主回复
支持你的想法!要相信有志竟成,即无大成,至少也会有小成。学者一生有所小成,也不错了,只要对得起自己这一生就行了嘛!
其实,成功之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在价值,所谓发光发热
光和热都是能量的表现。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
各人所具有的能量是大小不一的,但是只要把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其人生就有了意义。
展示自我的价值,发挥自我的能量,都是为了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一个能充分体验到人生的意义的人,就是充分自我感受到生活快乐的人。
人生的快乐不是从人生的终点上得到的,而是在人生的过程中获得的。在这个意义上,最终的成功对于增添生活快乐是几乎没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生的目标,他的人生是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的,因为人生过程中的每一件事都只对一定的人生目标来说才是具有人生意义的。
树立人生目标,与其说是为了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勿宁说是为了使自己的整个人生过程获得它的意义,从而使自己在为了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而获得人生的快乐。
 
发表评论人:何毓琦 [2010-8-4 3:49:47]    
 Unfortunately my Chinese writing sloftware is not working. thus pardon my english comment:
APPRECIATE,ADMIRE, AND RESPECT YOUR GREAT ARTICLE.
博主回复
十分感谢何老师的鼓励!
在科学网上,从您、黄安年老师等前辈学者身上,我领略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优秀教授风范,进一步体认到了人应该怎样的的不虚地度过他的一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126-349951.html

上一篇:或是中日结盟拒美的时候了?(下)
下一篇:评价中国当代史不应只把眼睛盯在个别人的过错上

12 武夷山 杨秀海 苏红 王启云 蔣勁松 侯成亚 刘晓瑭 丛远新 刘广明 曾新林 zengfeng sanxingxu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