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国内学术会议应鼓励墙报交流方式 精选

已有 34980 次阅读 2010-8-10 01:16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学术交流, 墙报

国内学术会议应鼓励墙报交流方式
(王德华)
 
国际学术会议的交流方式一般有: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 (Poster) 等方式。除了大会报告人是会议学术和组织委员会特邀的国际上在某个领域有造诣(成就)者外,专题口头报告和墙报是一般参会人员主要的交流方式。由于时间的关系,口头报告者数量也有限制,因此墙报展示研究成果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尽管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墙报是一种必须设立的一种方式,但这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并不是很普遍,参会者似乎也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至少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兽类学等领域是这样的)。这与会议组织者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国内学术会议应该设立和鼓励墙报这种展示和交流方式。
 
墙报是一种很好地展示方式。用直观的的图展示主要的研究结果,配以简洁明了的说明,让感兴趣的读者在几分钟时间内就了解主要的研究发现和结论,然后可以面对面地直接交流,这样很容易建立学术联系,扩大学术影响。
 
前些日子在加拿大多伦多参加行为神经内分泌学学术年会,感触更深了一步。大会没有在同一时间安排多个专题会议,这样由于参会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三天的会议每天下午专门安排近90个墙报展示,时间是2个小时。这是我参加学术会议中墙报展示讨论时间最长的一次。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大家拿着啤酒饮料,自由愉快地交谈讨论着、穿梭着,很是羡慕,也很是过瘾。每个墙报展示者都有很好得准备。热情接待每一位访客,耐心细致解答各种疑问。这样,也许火花就有了,启发就来了,联系就建立了,陌生变熟悉了,模糊变清晰了,不懂的领域知识也能知道点皮毛了。有问就有答,感觉真好。
 
有个小启发:墙报展示实际上也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口头报告。很多墙报展示者,准备很充分,只要你一提问,他们就滔滔不绝,在很短的时间内,满怀激情地向你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简洁明了。该说明的说明,该强调的强调,这样近距离地听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实在是一种学术享受,那种激情也很受感染。这个时候,只有科学。
 
口头报告的信息量要比墙报多一些,但讨论时间不能很长。墙报尽管信息量受限制,但展示时间长,可以面对面进行比较充分地讨论和交流,也可以更好地推销自己,宣传自己。
 
国内学术会议应更多鼓励这种方式,尤其年轻学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方式展示自己。
 
(王德华 2010.8.9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351506.html

上一篇:研究生何时可以申请毕业答辩?也说延期
下一篇:学生要求导师适时抽鞭子

27 赵婧 茹永新 刘洋 赵星 王晓明 董云伟 王号 曹聪 梁建华 刘立 孙根年 胡健波 吕喆 黄晓磊 盖鑫磊 王振东 张天翼 孔晓飞 李学宽 张旭 鲍海飞 虞左俊 周忠浩 姜咏江 陈健 陈志豪 ss1234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