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预防灾害,还是设防预测专家?

已有 4742 次阅读 2010-8-15 09:25 |个人分类:灾害预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地震, 灾害预测, 科学发展, 泥石流

                        预防灾害,还是设防预测专家?

——正确的预测为什么总会受到非难

                                杨学祥

 

最近几年,全球灾害频发,灾害预测预防受到空前的重视,但预测界的大环境令人忧虑:不预测,特别是灾害辟谣者有功;预测,特别是预测被证实者有过。没有教训,也没有经验,我们总是跟在灾害后面走,科学发展观受到灾害实践的挑战。

 

                    一池浑水更有利于南郭先生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现代的南先生由吹手改行为评论家,专门给做工作的人挑毛病,直到大家都不做工作,都好吃懒做,都成为与自己一样混日子的人。这个方法确实有效。

 

                     龙小霞因成功预测地震而遭遇尴尬

 

2008512的四川汶川地震不幸被龙小霞2006年的论文预测到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学者们本应从学术的角度研究一下相关的“可公度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事实正好相反,龙小霞被指责“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预测地震已经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追根溯源,其导师也受到株连,罪名是“学术转包”,“浪费点经费,造就几个混饭吃的人才”。一个学术问题,竟变为刑事诈骗案,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连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这些研究地震所必需的课程都没学过”就不能预测地震吗?非也。预测的方法有多种,有的从成因,有的从形态,有的从数字,有的从智能。可公度性预测恰恰就是抽去了事件的物理意义,仅从数字规律来预测事件的发生。度者,量也。可公度者,有共同的数字特征也。大到天文轨道,小到元素周期,万物皆有明显的数字特征。批评者连可公度性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都不懂,怎能以势定人罪名呢?

 

中国有著称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为什么后来又落后了?原因就在于历代官商巨富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闭目塞听,剿灭异见,愚民而求自身富贵平安。枪打出头鸟,中庸保平安,最终导致“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没预测出地震的都是人才,预测出地震的都是骗子,地不分南北,人不论老幼,一律剿杀干净。在科学的问题上,批评者能不能也科学一点:少一点屠刀的专横,多一点笔墨的商榷?

 

学术问题只能用学术争论的方法来解决。龙小霞2006年论文的科学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翁文波院士在对1982年华北干旱的预测用到五元可公度公式,这还不能做出预测,他指出,“实际对干旱中心的估计还要综合其他信息才能做出的[1]。” 龙小霞受专业知识限制,其他信息不多,判断的可信度受到影响。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了龙小霞的预测,就认定某某部门失职:科学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的学术观点都可能有不同评价。

 

事实上,19年周期是月亮赤纬角18.6年周期的取整。全球地震确实存在18.6年周期[2],潮汐激发地震也在国内外研究中得到证实[34]。龙小霞2006年论文的结论可以有明确的地球物理机制的支持。从青年人身上可以看到,地震预测还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地震夺去了近7万条鲜活生命,难道还要让地震预测的争论夺去地震预测者的“学术生命”吗[5]?

 

预言舟曲泥石流的专家马东涛所面临的责难

 

201088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因强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电力、交通、通讯中断。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702人死亡,1042人失踪,重伤42人,其损失远远大于地震。

 

舟曲泥石流事件既有事前的理论预警,又有历史和现实的灾害记录。199264,三眼峪沟发生50年一遇的大规模泥石流,死伤87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人员在1997年发表论文警告说,若三眼峪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其造成的灾害损失将大大超过1992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防灾工程专家马东涛认为,舟曲周边地区是国内泥石流滑坡最严重的四个灾害地区之一,防灾减灾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6]

 

但是,有人认为,更可怕的,更令人毛骨悚然的并不是灾难,而是一些专家声称在13年前就已经预测出了这场泥石流。值得怀疑的一点是,社会各界正在全力以赴的抗灾救灾,而这位专家却坐在自家沙发上,口里振振有词,手里摇着鹅毛扇扮起了“诸葛亮”,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在这13年当中,他早不提、晚不提自己预测出泥石流的事,偏偏等到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当很多人捂着伤口哭泣的时候,才高调的将这个迟来的“好消息”通过媒体公布于天下。这种事后大放厥词的做法,这种事后扮“诸葛亮”的做法,对抢险救灾有何帮助?对安抚灾民有何意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是一种点沽名钓誉的做法,也是在炫耀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不管这次泥石流是由天灾引发,还是由人祸所致,用13年时间去防患于未然,用13年时间去制定一套应对特大泥石流的方案,应该够了。但是,在这13年时间中,这位专家不仅守口如瓶,而且也无动于衷,甚至扳着手指头数着时间,等着让灾难去验证自己预测的准确性。也许会有人说,当时这位专家即使预测出了泥石流,也不会有人相信。但是,如果这位专家把自己上报纸要闻的积极性用上1/3,搜集足够的资料和证据去证明自己的预测,并说服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应该没一点问题。

 

当一些专家开始冲着灾难大放“马后炮”时,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在一种冷血思想的传播下,不但会动摇“抗灾救灾”的信心,而且,会暴露出很多丑陋的人,丑陋的面孔,侵蚀和充斥这个充满爱的社会和国度。因此,任何媒体应该不给这样的专家提供任何露脸的机会,才可以封住他们没有口德的嘴,让那些所谓的预测见鬼去吧[7]

 

根据社会分工和职责权限,专家负责理论研究和预测,相关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和决策,不重视预测的帽子怎么能扣在专家的头上?专家的预测为什么要去见鬼,不需要科学研究了吗?不需要预测预防了吗?我们只能事后被动的救灾吗?

 

为管理官员失察辩护,也不必拿科技人员开刀。让科技人员游说诸侯,这真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孔子游说列国不总是吃闭门羹吗。如果科技人员的灾害预测都去见鬼,科学发展观还存在于何处?

 

               不恰当的比拟:预测专家是诸葛亮,还是田丰?

 

在《三国演绎》中,实力最强的袁绍因刚愎自用、滥杀谋臣而先期灭亡。当袁绍决定兵伐曹操的时候,谋士田丰因为谏言太多而被关大牢。当袁绍大败而归时,牢头向田丰道喜,田丰却说:“若袁绍得胜而归,我尚有免死希望,今大败而归,我必死无疑。”袁绍的另两个谋士对田丰的看法有分歧,郭图认为,袁绍没有听取田丰的建议而导致大败,建议袁绍释放田丰并委以重任,而许攸的看法是田丰才高气傲,不能久留。袁绍最后选择了将田丰杀掉。即使按照封建的君臣关系,人们赞扬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使诸葛亮能人尽其才,三分天下;鞭挞的是袁绍用人不当,滥杀谋臣,损兵折将,坐失一统天下之良机。

 

田丰知道自己一定会死,在自杀前给袁绍写了一封信,说一定是许攸在袁绍的面前说他有问题而导致袁绍要杀他,并说许攸和曹操是老乡,且在一段时间内和曹操进行过信息传递,有反叛之心。这封信是由郭图当着许攸和袁绍的面念出来的。在袁绍大败的时候,这封信使袁绍对许攸彻底失去了信任。有评论说,许攸、田丰和郭图其实是在进行窝里斗,并且为了自己能够被信任,专门陷害他人,不惜牺牲大局。

 

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千万不要步田丰和许攸后尘而相互攻轩,管理官员也要效法刘备而不是袁绍。如果我们把精力都用在设防预测专家上,科学防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不要为自身利益而牺牲大局!

 

                    科学发展观受到预测实践的挑战

 

2010414农历三月初一),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发后,国内若干地震局立即发布公告均称“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博主[重构智因学研院]认为,地震局发布这样的公告,实际上违反了我国的地震法。

 

为什么说地震局发布无震预报违反了地震法?有一下5大原因:

 

  1 、我国地震法规定,地震局没有权力发布地震预报结果,只有地方政府才能发布地震预报。

 

  2 、地震局发布的“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公告,明显是在发布地震预报结果。这是因为,所谓“本地”指出了地震发生的地点,“近期”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通常指数月之内),而“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通常指5级以上地震)”则指出了震级(会发生不破坏性地震,亦即发生5级以下地震)。无庸置疑,这样的公告已经完整包括了地震预报三要素(地点、时间、震级),因此百分之百是在发布地震预报结果。

 

  3 、有鉴于此,上述地震局应该撤销“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公告,当事人并应做出深刻检讨。

 

  4 、如果当地政府认为有必要发布“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震预报结果,则应由当地政府办公室出面发布。

 

5 、如果地震局想要拥有发布“本地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权力,就应该谋求修改现行的地震法[8]

 

笔者认为,以上5条符合地震法,而任何人不能置身于国家法律的约束之外。在玉树地震之前,有人信誓旦旦地预测,近期不会发生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结果是愚民误国,后患无穷,地震辟谣有科学根据吗?

 

目前地震界主流派的观点是地震不可预测。按照这一观点,地震预测和地震辟谣都是不科学的。科学界公认,有些地震是有前兆的,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以没有观测到异常,就断言不会发生地震,显然违背公认的准则。正确的辟谣只能指出谣言没有科学根据,不能断言地震一定不能发生。如果我们有判定地震不能发生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做出每天的地震不能发生的预报了,这违背地震不能预报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实用主义而造成思维和逻辑的混乱。

 

对于这种既违法,又不科学的地震辟谣,地方地震局应考虑改变做法,否则,不仅失去民众信任,也造成今后工作被动:地震专家变成了心理医生。

 

                      我们陷入灾害恐惧的怪圈

 

我们正陷入灾害恐惧的怪圈:官员害怕灾害信息引发社会恐慌,相关部门忙于灾害辟谣,公众担心灾害信息不透明过于敏感,相关人员攻击灾害前的预测怕追究担责。国际上,关于灾害预言层出不穷,并未引起世界人民的恐惧和骚乱。难道中国人的神经就这样弱不禁风?

 

科技日报波恩19991227 记者顾钢报道:据德国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透露,该中心最近绘制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波茨坦地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搜集了地球最近500年来的地震数据,并结合地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绘制出了这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这张彩色分布图根据不同地区地震风险的强弱分成4个等级、8种颜色。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风险最高是在欧亚接壤的土耳其、伊朗和我国西部一带;日本列岛、台湾、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以及美国西海岸、墨西哥、秘鲁、智利一带,地震风险最低的是俄罗斯、非洲大陆、加拿大和巴西。1999年土耳其、希腊、台湾等一连串地震表明,尽管地球的年龄已到中年,但还是非常活跃,未来地震还将是威胁人类的最难预测的自然灾害[11,12]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3]

 

我们收集1999年以来网上关于大地震的报告,按地震发生的时间循序排列,仅供研究者检验和讨论[11]

 

2006417,美国地质学家发出的一份最新的全球地质调查报告表明,在全球各大陆地板块中,目前最为脆弱的就属于中东海湾地区了,科学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海湾地区将会发生1906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地震。该份报告表明,这次地震将会超过7.9级,死亡的人数将会超过数百万,损失将达数千亿美元。地质专家警告海湾地区的居民要作好预警准备,因为这次世纪性的地震可能随时都会降临,专家还表示,引起这次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国家任意开采石油及肆意开发地下核设施[14]

 

中新网200796 俄新网消息,洛杉矶地壳断层内部运动目前在整个观测史上达到峰值。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成为在未来几年内发生毁灭洛杉矶市的毁灭性地震的原因。据学者估计,这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将带来1500亿美元的损失。报道援引位于美国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组组长吉姆·奥尔辛的话说,“截止目前,断层南部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约为70%,地震强度将达到里氏8级。洛杉矶位于地震活跃地带”。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活跃性在整个监测期间达到最高值。在距洛杉矶以北160公里的滨海地区的平原地带,确实发现了地壳大裂缝。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大陆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实验室主任阿历克谢·扎维亚洛夫表示,除了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之外,加利福尼亚滨海地区还有几个相邻断层。其中地壳断层的内部运动甚至比这一断面更为强烈,这些构造很快也可能演化成为构造运动,这将加重局势。报道说,加利福尼亚人已经开始启动使可能发生的地震后果最小化的工作[15]

 

  200076台北消息 台湾高雄私立高苑技术学院地震预测研究室教授郑魁香,近日发表台湾地区2000年至2010年的地震危险图,对未来10年岛内地震活动程度、地震可能造成灾害的风险进行图像展示。郑魁香依据台湾地区100年来的强震潜势分析结果,绘制成这幅未来强震预测的地震危险图。他表示,未来地震风险图显示,岛内东部3个地震带未来10年的地震风险都属于极高,从地震所产生的损失风险看,未来10年台湾东西部6个地震带中,仅东北角的硫台地震带与西部嘉南地震带会有损失风险[16]

 

人民网20051226 据台湾媒体报道,曾有台湾学者表示,台北101大楼的重量有可能压迫到地下的断层带从而导致台北增加地震发生的机率。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席叶博士(Dr. Kerry Sieh)虽有不同见解,却对于未来在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的机率发出了特别的警告。报道指出,台湾位于地震相当频繁的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每年约可产生百余次的有感地震与无数的无感地震,相较于20041226南亚大地震一次所释放出来的惊人能量,台湾地层平时持续释放能量虽然有助于地层的稳定,却无法保证大地震不会再度发生。席叶博士表示:“我们发现,位于桃园与台北之间的地层活动相当频繁,将来有可能导致台北盆地的地层突然下沉13公尺。除了台北市外,台湾西岸的其他城市也将同时产生巨大的撼动,对台湾整体发生重大的影响。”由于高科技密集的新竹科学园区与台北地标建筑物台北101大楼皆位于断层带上,席叶特别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层发展。他指出:“新竹科学园区位于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 地震的断层带上,所以的确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大地震,而台北101也是直接位于活动频繁的震带之上,台湾当局应该重视我们所发现的这些现象,并且采取相关的因应措施。”报道综合席叶博士的分析指出,若是发生以上地层移动的状况,台北有可能产生规模77.5的大地震,不但对台北101大楼造成严重的损害,台北、桃园、新竹等台湾西北部大城市,也会产生重大威胁[17]

 

  据路透社200541报道,地震学家指出,328日晚在印尼发生的大型海底地震的起因是去年12月那次引发灾难性海啸的剧烈地震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他们还警告说,这个地区迟早会发生第三次大地震。同去年底的地震一样,这次地震也是垂直方向的,由于部分海床被另一块冲到下面的地质板块“顶”起来而引发。 澳大利亚地震学家菲尔·卡明斯对路透社记者说:“看起来两次地震发生在同一处板块边界。澳大利亚板块滑到了苏门答腊板块下面。”卡明斯认为还会发生第三次地震,因为在最近这次地震之后,地质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他说:“偏东南方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时间可能会早于我们的预料。但我们无法预测准确时间。它也许会在2050年之内发生,而不是100年。”但他补充说,它也可能就出现在未来3个月内[18]

 

200796发表的《自然》 (vol.449 no.7158Page: 75) 中,科学家认为缅甸沿海地区有发生大地震和海啸的风险。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和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对地球科学界大多数人来说都很突然。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在中苏门答腊附近紧靠2004年地震震中东面的地方发生另一次大地震的风险很高,但似乎人们对北部的俯冲带(在孟加拉北部湾沿缅甸沿海地区)相对来说却不是很担心。不过,费尔. 秋明斯(Phil Cummins)提出,大地震活动在这一地区是有可能的,而且众多脆弱的人口将面临一次相当大的地震和海啸的风险[19]

 

20031223报道,美国科学家认为,今天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里氏六点五级地震,意味着未来一个世纪内美国西部可能发生强度更大的地震。加州一家地方报纸引用地震专家的话说,美国西部未来十二年内可能发生里氏九级的大地震。西北部的西雅图市受灾可能性最大。根据大陆板块学说,加州正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结合处。太平洋板块一直缓缓地向东北方向移动,不断挤压北美洲板块,造成加州地区地质活动频繁。其中著名的圣·安德利亚断层(San Andreas Fault)是加州地震的最大肇因。它南起加利福尼亚湾,向北经过洛杉矶市区,直贯旧金山半岛,并继续向北延伸。断层以东向上隆起,形成海岸山脉;断层以西是海岸,向太平洋洋底滑落。每过一百多年,断层附近即有一次震动,使此断层不断向下滑跌。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岩层移位二十五厘米。而今天的地震就发生在一个与圣·安德利亚断层平行的未知断层之上。迄今,科学家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比如一九九九年洛杉矶大地震的强度达到了七点一级,但它由一个被地震学家们认为不活动的断层引起。一位地震学家解释说,因为加州断层多得可怕,所以只能对情况最严重的断层进行分类识别,这自然也就造成了很多遗漏[20]

 

  2001年年初,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曾经列出了最有可能威胁美国的三大潜在灾难:一是纽约遭受恐怖袭击,二是新奥尔良遭遇飓风袭击,三是旧金山发生大地震。迄今为止,前两大潜在灾难都已经相继变成了活生生的事实,那么第三大潜在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未来的20年内,旧金山很有可能会再度遭遇与1906年类似的那样一场大地震。科学家预测,这场地震的发生几率为25%20世纪初的那次大地震使旧金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长期以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出准确的预测一直是地震学家面临的一道难题。通常情况下,科学家一般会利用测量地质断层的应力积聚状况或者通过分析过去的地震数据来确定地震的循环模式。美国地质测量局于2002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曾利用后一种方法计算出,在2002年至2031年之间,圣安德里亚斯断层有18.2%的可能性爆发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从而对旧金山地区造成致命打击(据估算,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约为7.9)

 

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物理学家John Rundle和地质学家Donald Turcotte与同事将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综合。利用一种名为“虚拟加利福尼亚”的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将圣安德里亚斯断层和附近断层的地质压力积聚、这些断层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该地区的地震历史数据等因素进行了整合,研究小组模拟了未来4万年中圣安德里亚斯断层的地震活动。模拟结果显示,4万年里像1906年发生在旧金山那样的地震将重复395次——平均每101年发生一次。研究小组于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说,在这一数据的基础上,他们推断,在未来20年中,旧金山地区爆发另一场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25%。在未来的45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为50%,而在未来的80年中,爆发大地震的几率达到75%。美国地质测量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菲尔德说:“这场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在8200万美元至2.52亿美元之间,死亡人数将在30001.8万之间[21]。”

 

200795报道,今后50年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的几率为90%。首都圈肯定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说得不好听,到那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就看各人的运气了。差别在于灾害发生之“前”和之“后”,预先的防灾措施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现在就应该收集情报,采取对策[22]

 

  中国青年报东京200496 95日晚6日凌晨,日本本州南端的纪伊半岛附近海域连续发生多次较强地震,给日本中西部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但是更令地震专家担心的是,这次地震为日本敲响了大地震的警钟。第一次地震发生在5日晚707分,震中在和歌山县纪伊半岛东南10公里处,震级为里氏69级。当晚1157分,在30公里外的同一地区再次发生更强烈的地震,震级达到74 级,日本气象厅发出了海啸警报。到6日中午,当地共发生了16次有感余震。

 

  6日下午,日本政府召开地震调查委员会会议。日本气象厅专家在会上介绍说,两次地震均由菲律宾板块内部裂变引发。更多的专家指出,不排除它对日本担心的“东南海大地震”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谓“东南海大地震”是指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而引发的地震,1944年和1946年曾连续发生。据日本地震专家统计,这种地震的周期是50年至100年,震级将在8级以上。日本中央防灾会议预测,如果发生这样大规模的地震,将造成28万人死亡,96万栋房屋毁坏,经济损失将超过81万亿日元。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大阪府震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河田惠昭指出,此次地震可能是东南海大地震的先期征兆,因为1946年大地震前40年共发生106级以上的地震,这次继阪神大地震后也已经发生过5次,说明大震的危险系数在增高。地震调查委员会指出,在未来30年内,发生东南海大地震的可能性在60%以上,它因此呼吁日本社会增强抗震防灾意识[23]

 

强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连续22年没有发生8.5级以上强震,全球气候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太平洋增加了5-10厘米厚的海水层,破坏了原来的地壳均衡和水均衡,形成陆海地壳的翘翘板运动,导致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过程。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地震(8.7级)海啸拉开了全球8.5级以上强震序幕。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从1950年到1965年短短16年内发生了78.5级以上强震。平均两年一次,最短时间间隔为5个月[24]

 

上述地区的居民并没有因为地震预测而寝食不安,原因在于灾害信息的透明。消除中国大陆的地震恐惧病,不是封锁消息,而是要多听国内外地震预测的信息,增强适应性和判断能力。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频发

 

参考文献

 

1.  翁文波. 预测论基础. 北京:石油出版社,198455

2.  杜品仁。18.6a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362-369

3.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31

4.  Elizabeth S. Cochran, John E. Vidale, and Sachiko Tanaka. Earth Tides Can Trigger Shallow Thrust Fault Earthquakes. Science. 2004, 306: 1164-1166.

5.  杨学祥。龙小霞预测地震的遭遇:浪淘尽千古科学人物!发表于 2008-5-30 22:35:0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264

6.  李虎军。专家曾就三眼峪沟泥石流风险发出严厉警告。发表于2010-8-10 10:09:2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597

7.  魏奇峰。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专家的马后炮。2010081115:25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http://gs.people.com.cn/GB/183362/199606/199660/12411830.html

8.  重构智因学研院。地震局发布“本地近期无破坏性地震预报”违反了地震法。发表时间: 2010-04-17 10:59:23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9052570

9.  陈云富。极端天气引发农产品连续涨价 考验预期管理。20100813 17:33 新华社。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81389948951.html

10.              杨学祥。极端天气多原是“拉尼娜”惹的祸:你预测到拉尼娜了吗?发表于 2010-8-4 9:16:18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844

11.              杨学祥。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可能发生的强震名单。2007-09-08 07:00:46 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09/08/content_668219.htm

12.              顾钢。德绘出首张世界地震风险分布图。1999/12/29 10:31 科技日报。http://tech.sina.com.cn/news/ology/1999-12-29/14416.shtml

1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4.              哲骞。科学家预测未来五年海湾将发生大地震 死百万人。2006-4-20 17:05:41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http://www2.sdnews.com.cn/news/yw/2006-4/20_195302.html

15.              报道称洛杉矶面临大地震 损失或高达1500亿美元。2007090613:50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o/2007-09-06/135012521126s.shtml

16.              台湾一教授绘制台湾地震危险图。2000/07/06 13:46 南方都市报。http://tech.sina.com.cn/ology/2000-07-06/29912.shtml

17.              学者称未来台湾西北部发生大地震机率较大。天新网。20051227 人民网。http://news.21tx.com/2005/12/27/11903.html

18.              印尼地震缘于地质压力增加 未来可能还有大震。2005-04-01 10:53:05 来源: 新华网。http://news.163.com/05/0401/11/1G8FOHST0001121R.html

19.              《自然》拔萃选(200796)三则。2007907 (气象港*20070907*wz317*朝霞*自《自然》周刊 vol.449 no.7158)  http://qxg.com.cn/n/?fc=nd&cid=6&nid=14985

20.              陈蔚.科学家认为美国西部未来发生大地震可能性加大. 20031223 http://news.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48/20031223/class014800004/hwz1062304.htm

21.              研究称旧金山20年内爆发大地震几率为25% .20051020 15:39 科学时报。 http://tech.sina.com.cn/d/2005-10-20/1539744476.shtml

22.              杨孝文,郭隽 编译。 东京发生地震的几率为90%2007090509:54 青年参考。http://news.sina.com.cn/w/2007-09-05/095413821812.shtml

23.              熊李。日本地震专家担忧纪伊地震为未来大地震先兆。 2004-9-7来源:中国青年报。 http://dalian.runsky.com/homepage/n/inter/n/userobject1ai478368.html

24.              杨学祥,杨冬红. 关注环太平洋强震准60年周期. 2005-6-1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5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53157.html

上一篇: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是7级地震的空区
下一篇:忽视“北涝”可能酿成更大的灾害(3):已成为事实

7 曹广福 钟炳 侯成亚 陈辉 白图格吉扎布 侯振宇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