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向年青学子推荐一本好书——《科学研究的途径》

已有 7988 次阅读 2010-8-16 07:21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研究, 治学, 做人, 方法论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青年朋友们进了学校,总想学得好一点,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我认为,为此,除了要胸怀大志、勤奋苦读以外,第一要务是尽快掌握科学方法论,事半功倍地去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本领。钱伟长先生反复强调教师要授人以渔,也就是让老师在方法论上引领学生。可惜的是,长期以来,国内教育界对方法论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里开设了行之有效的(而非空洞说教的)科学方法论课程,有一批方法论方面的书籍陆续出版,这对新一代年青学子而言是一大幸事。

近几年来,我见到有关方法论的书籍就购进,已积累了一书架(包括科学史和科学家传记),朋友、学生送我方法论方面的书籍,最令我高兴。遍读手头的中文的方法论书籍,发现它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作者无实际科研经验,写来如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有的则失之过于具体或专业,观点不高,适用范围较窄,缺乏指导意义。经筛选,我决定向年青学子推荐:

《科学研究的途径——一个指导教师的札记》,周立伟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正如作者在此书的封四上所说:“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青年研究生们在科学研究中少走些弯路”,所以,它适用于所有理工科研究生(包括在方法论方面知之甚少的青年教师)。我的本科生朋友会说:没我们的事了,我们可以到做研究生时再读。不对!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求知识、做学问的道理是一样的,途径是相通的,没有截然界线;更何况本书由“札记型”的38个独立的篇章构成,大部分内容本科生看得懂,用得着,所以,早读比晚读好。

本书作者周立伟今年77岁,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工程院院士,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领域的知名专家。1978年开始指导研究生,本书是他近30年中带研究生的经验的集大成。

全书分四个部分:

(一)科学研究方法谈(20篇,152页);

(二)学习方法谈(7篇,28页);

(三)治学与为人谈(7篇,38页);

(四)科学技术论文写作与科学基金申请谈(4篇,57页)。

本书避免了前面提到的两方面的短处,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摆学者架子,把青年学子当作自己的朋友,语气平和地娓娓道来,读来有亲切感。

在《科学研究的途径》的第一部分,作者在分别综述科学研究途径和技术研究途径的基础上,用大量实例,阐述了科学研究方法的个个层面,包括:选题立题,实验观察、假说假设、推理分析、机遇利用、直觉灵感等等,内容相当全面。

第二部分从各个角度谈论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中,对学生学习的12点忠告和建议值得句读,并实行之。

第三部分讲述做人和治学的准绳,强调立志、勤奋、创造、成才。有意思的是,作者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说教,用一半篇幅叙述了指导教师的作用。

第四部分涉及科技论文写作和基金申请的实用技巧,学了以后马上能用。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作者的文笔很好,一些深奥的内容,经他深入浅出地一说,你就顿时明白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好学向上的学子捧读此书,一定有一种“久旱遇甘霖”的感觉。

 

还等什么?赶紧去把这本书买来!

 

写于20091010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4304.html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353453.html

上一篇:年青学子道德礼仪修养自我测试题(修订版)
下一篇:逛博客有感

8 龙涛 许方杰 曹聪 耿文叶 许培扬 杨华磊 khphy2008 shuishousong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