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study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博文

上财暑期学习的一点总结

已有 3860 次阅读 2010-8-17 11: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暑期学校, 上海财大, 师资班

在上财的暑期学习结束后,休息了两天。奔赴下一站(南京农大)之前,对这一个月的经历做一点总结。

课程

我报的是高微Ⅰ和高宏Ⅰ两门,起初打算同时旁听经济数学和高计Ⅰ,后因顶不住压力,逐渐放弃了旁听(开学一周后放弃经济数学,前文有叙;开学两周后放弃高计Ⅰ),全程学了的、参加考试了的还是自己最初报的两门。后来我了解到,许多学员都有和我相似的经历,所不同的只是大家撑的时间长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来在于学员的进取心强、学习热情较高。更重要地,这里的每一门课都是实实在在地在上课,学习强度很大,集中精力学好一、两门课就很不错了。虽然是暑期的集中教学,各门课程授课、作业、考试各个环节的要求丝毫没有打折扣,每一门课都是51个课堂教学课时(17次课,每次3个课时),另有助教答疑时间;每门课一般布置4-5次作业,每次3个题左右,会批改评分(分数计入结业成绩);每门课都有正式的期末考试,有些课程还有期中考试,考分以一定比例计入结业成绩。在这样的学习要求下,一个月时间完成两门课程的学习已属不易,学更多的课程恐怕就难以跟上了——看来限报两门课的规定是合理的。这样的要求恐怕比很多学校平时正式上课的要求都要高,所以上财的这个暑期学习绝不是那种培训式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学习。

教师

四门课程我都听过,所以对四位老师都能说出些印象。我无意、也不资格一一点评,一个总的感受是他们每一位都精于自己所教学的领域,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和深入。印象特别深刻地,高宏的罗老师的每一讲思路都非常清晰,听完以后觉得很透亮,而且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很到位,注重讲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给你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几位老师一般不会像本科老师那样特别注意运用教学上的技巧(高微的杜老师用的比较多),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的讲授上,无关宏旨的话很少,所以课堂节奏都很紧。但是在对某些难点上,老师也会耐烦地采用多种方式讲解。印象比较深的是,经济数学的孙老师和高宏的罗老师在分别讲解分离定理和RBC模型的一个批评(劳动供给弹性过大)时,以清晰的图示予以说明。我在北京和武汉一些比较知名的高校的课题上听过课,能够这样信手拈来且十分精准地画出图形来解释如此复杂的问题的老师不多。

上财的学习氛围

上财恐怕是暑期里最忙碌的一个高校了,虽然整个学校学生人数不多,但在暑期里仍然活跃着非常多的学生,开放的几个食堂在进餐的高峰时段需排队等候;图书馆的座位多数都有人占据,要想获得比较理想的位置需早早地守候才行;校园卡充值的队伍一般也能排到门口去。放这么长的假,天又这么热(老天眷顾,我在上财学习的这几天时常经历难得的39度高温),留在学校的这么多学生,除了学习还能为了什么。我看到,这些早早地来到图书馆和自习室的学生,几乎全部都在为考级考证或者考研、出国做准备,虽然看不到多少人是为了钻研学术的留校苦战的,但为了这些看似有些功利化的目标而学习的热烈状态也未尝不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书馆

上财的图书馆确实不错,是这所学校硬件设施的一个亮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听到的每一个对于这座建筑的评价都是赞美性的。不仅因为馆内开放效果强劲的中央空调,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而且在于:1、设置了大量的阅读和自习的座位,实现读书和书籍的融合,给读者以最大的便利。阅览室内外的走到里、书柜与书柜之间都有放置了供读者阅读和学习的桌椅,还开辟的专门的区域和房间作为自习场所。同时在作为周围安装了大量的电路插孔,方便接通电脑等电器。2、经济学科的藏书丰富、集中,虽然有些书比较陈旧。3、馆内学习秩序井然、学习氛围浓厚。没有人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抽烟或睡大觉。4、软硬件服务比较到位。硬件设施齐备、先进,工作人员服务周到、洗手间每天做卫生三次以上。

行政与后勤

首先,所有涉及学生的行政和后勤部门照常工作。其次,服务意识比较高。可能整个上海在这一点上比我经常活动的几个城市就做得好一些,所以给我印象比较深。经院的行政老师工作过得很周到,尽量满足学员的要求(特别感谢沈老师多次帮我解决实际困难),其他部门里面唯一态度比较差的就是绿叶餐厅的两位年轻的打菜的服务员。再次,在这所学校里充分体现了行政和后勤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可以从工作人员的实际态度和他们打出的标语、口号中看出。

学员之间的交流

几次参加类似活动的经历,让我对在这样的活动中实现有意义的交流不做太高期望(我可以说明活动结束时互留联系方式是无效率的行为),所以我没有刻意地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或试图与谁建立一些交流的机制。但是学员之间一些有意义的交流是广泛存在的,交流的氛围也比较好。同寝室或同单位的学员之间和快就形成了许多小团体,团体内部的交流很充分,尽管如此,大家都持开放和坦诚的态度,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来自本团队外的交流要约。

这次上财之行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多地了解了同龄人的状态;也暴露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让我能更清楚地定位自己。总之是得以知人和自知,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明智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4577-353809.html

上一篇:数学:经济学子绕不过的坎
下一篇:[拾旧]经济学到底是不是科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