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study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博文

[拾旧]经济学就在你我身边

已有 3523 次阅读 2010-8-17 23:26 |个人分类:经济思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经济学, 机会成本

经济学其实并不是不了解这门学问的人理解的那样,尽是空谈大道理和做繁琐的调研、分析。的确,在经济学中大道理要讲,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指导我们做更为细致的考察和在实际经济活动把握住基本原则十分重要;繁琐的调研和分析也是做,因为这些工作将现实的经济状况变成了经济学者可以用来书面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发展的必要过程。

但是我认为,经济学更多的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经济学、甚至是高深的经济学到交道。例如你到商店去买水喝,发现在你最喜欢喝的“统一”绿茶旁边多了一种包装相似、价格相同的“今麦郎”绿茶,你对于这个新牌子的绿茶是毫不予理睬,问也不问仍旧买你最爱的“统一”,还是考虑尝一尝这个新产品,如果还行往后就买这个牌子的绿茶?你的这些考虑和决定就算得了是一种经济决策了,至于你怎样做出决定就有涉及到了经济学中很重要的“效用”的问题了。而你的决定所带来的影响将又涉及到更多的经济学的内容了:你这一次是继续买“统一”还是“今麦郎”的决定会影响到你今后到商店买水的决定,而你的一贯的决定势必影响这两家厂商的需求量,需求量这个对于企业来讲很重要的东西的变动又势必对两家企业的一系列决策带来重要的影响。例如,假设“今麦郎”这次推出的绿茶销量很不错,甚至它的这个牌子在饮料行业打响了,那么它或许会考虑推出红茶或者矿泉水等其他的饮料,这样我们以后再到商店里买红茶或矿泉水的时候就会也多了一种选择。

或许你说这些东西实在太复杂了,我只不过在商店买一瓶水,那会想这么多?但是当你买水决定作出以后这一系列的反应却会实实在在的发生。丝毫不了解经济学的人,完全不必考虑这么多,尽管凭感觉行事。但是作为一个对经济学有所了解的人,我的回答是,选择尝试一下“今麦郎”,如果它不比“统一”差,我就会决定长期支持这一品牌。因为我觉得现在做绿茶的大概只有“统一”一家企业,它还推出了一个“康师傅”牌子的绿茶,可以说整个绿茶市场就被它一家垄断(经济学中的概念,独占的意思),这样它在这个上场就有较大的话语权,我或许可以认为这就是生产绿茶不一定比生产矿泉水成本高多少,但是市面上前者的价格却不后者高许多的原因。那么现在出来一个“今麦郎”想同它叫板,我如果支持一下后者,助其与前者相抗衡,“统一”的优势就会有所削弱,同时“今麦郎”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统一”,在绿茶的厂家在市场相对于消费者的优势普遍降低以后,它们就会对消费者有所让步,这样消费者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说不定哪一天绿茶和红茶的价格会降到和矿泉水一样。这些过程用文字分析起来似乎有些复杂,其实只要你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思考就会成为你理性思维的一部分,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这只是举了生活的一个小例子,我们每一天、每一刻遇到的事情像这样的不知有多少,只不过我们没有像这样去思考它罢了。

还有我们时常从新闻中听到的一些事情,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的关注?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例如,去年之前为什么美国、日本及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要求提高人民币汇率,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迟迟不予答应,后来又为什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提高了一点?而这样做了以后我们每天的生活又好像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还有为什么近年一直有人在批评我们的股市是圈钱的、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那我们还要不要炒股?

等等,这样的问题太多了,而且每天每时都在发生。

另外,我觉得经济学不光在涉及经济行为时有用,这门社会科学的魅力还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一般性的道理,这些道理在我们的任何行为中都发挥作用。例如“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来自经济学,意思是你在做选择时,放弃的那些方案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它告诉我们在权衡取舍的时候,考虑到你选择了某种方案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你放弃的方案可能获得的最到价值。例如大学毕业后你有念研究生和就业两种选择方案,如果你选择了念研究生,那么你这一决定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收益。具体而言,假如你读研要花三年时间,而如果你不读研而找工作,最好的情况是进了海尔,而在你在海尔的薪酬最好的情况是:第一年4万元、第二年8万元、第三年10万元。如果我们粗略的以金钱来表示机会成本,那么你三年读研的机会成本可以认为是22万(4万+8万+10万)元。那么你得知了这些,在做出选择时就会考虑得更加理智和周全。一个社会能力强、找到好工作可能性大的大学生读研的机会成本可能比一个难以找到好工作的大学生大得多。所以前者在作出考研的决定时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多地权衡得失。

经济学中类似“机会成本”这样的一般性道理还有很多:效用、帕累托最优、囚徒困境……

所以不要认为经济学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其实它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它,都在用它。

如果你对经济学有一点兴趣,可以先找一些经济学基础读物读一读,在这里我可以向你推荐两本:一本是美国人叫曼昆的写的《经济学原理》,一本是华人张五常写的《经济解释》。

注:我在写下这段文字后到附近的商店做了个“调查”,了解到现在绿茶又多了一个“汇源”,那现在就有四种了,这也一样构成垄断,可以算作寡头垄断。

2006年04月13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4577-353987.html

上一篇:[拾旧]又一次独行
下一篇:[拾旧]解读“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