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建议开展“十二五中国民族医药比较研究项目”

已有 4692 次阅读 2010-9-2 10:00 |个人分类:中医药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中国, 民族医药, 比较研究

 

尊敬的 许培扬   教授:
您好!
鉴于您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期关注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造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拟聘请您为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成员。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委托,现将《十二五中医药科技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征求意见稿)》转发给您。请您结合本人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技需求,提出补充、调整或修改意见。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此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2010年9月1日
 
附件1:关于征求十二五中医药科技重点研究方向修改意见的函(国中医药科技中医便函〔2010〕92号文);
附件2:十二五中医药科技重点领域及研究方向(征求意见稿)

 

许培扬建议:

建议十二五开展:
1   中国民族医药比较研究项目
                               
 2   国内外民族医药比较研究项目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这里指的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三个组成部分。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具有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当然代表。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药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如藏医药的《晶珠本草》,蒙古医药的《四部医典》、《蒙医本草学》、《碧光琉璃医鉴》,傣族医药的《档哈雅》等。一、民族药文献资料
  已出版的民族药志主要有:《维吾尔药志》、《彝药志》、《佤族药志》、《西双版纳傣药志》、《楚雄彝药志》、《德宏民族药志》、《壮族民间用药选编》(上)、《朝鲜族民族药材录》、《浙江畲族民间药用植物名录》、《傣药传统方志》、《畲族验方集》、《元江哈尼族药》、《大理白族药》、《苗族药物集》、《拉祜族常用药》、《迪庆藏药》、《藏药验方选编》、《青藏高原药物图鉴》、《常用藏药知识》和《实用蒙药学》等。《中国民族药志》的出版,是40年来我国民族药开发研究的历史性总结。
  
  二、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
  族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长期实践形成了对某些疾病独特的治疗经验。如高寒地区专长于治疗风湿病,鄂伦春族对冻伤有独特治疗方法,草原游牧民族则善于治跌打损伤和脑震荡等。民族药的开发涉及的民族和地区十分广泛,产品剂型多种多样。20世纪70年代以来,云南已从民族药中开发出20种新药,其中著名的傣肌松是从傣药亚乎奴开发出的一种肌肉松弛剂;神衰果素片是从景颇族常木札中分离出的豆腐果甙开发出的;从苗族药灯盏细辛开发出灯盏细辛注射液;用哈尼族药青叶胆制成了治疗肝炎的青叶胆片;用哈尼族药莫阿宰呢生产的昆明山海棠片,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和红斑狼疮;从纳西族药埃酥蒙(岩白菜)开发出岩白菜素片等。
  藏药中的唐冲那博(唐古特山莨菪)为青藏高原特产,提取的山莨菪碱和樟柳碱,具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中毒休克、眩晕等症;用藏药花锚提取物制成了急肝宁乙肝宁;用藏茵陈(普兰獐牙菜)等生产出了成药蒂达丸藏茵陈糖衣片藏茵陈胶囊;以唐古特瑞香和麝香为原料,生产出青海麝香膏祖师麻注射液等。用维药雪莲生产出风湿灵胶囊和注射液、贝梨膏等。
  三、我国四大民族医药
  (一)藏医药
  藏医药历史藏医药学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3世纪,高原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的医理。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番王朝。大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
  理论体系藏医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组成,小五行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则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大五行的运行。(气),赤吧(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三因学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药用概况目前,20多种藏药己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5版,336种药品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藏药部颁标准。其中藏药材136种、成药200种,开发前景非常可观。
  (二)蒙医药
  l 蒙医药历史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藏医、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理论体系以阴阳五元学说为指导的整体观和对六基症的辨证施治。六基症理论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黄水、粘虫。把疾病的本质归纳为寒热两种,把发病部位归纳为脏腑、黑脉、白脉、五官等。蒙医理论认为发病本身的内在条件是指三根七素,即内因,致病因素指外界因素,即外缘。在正常情况下,三根七素各有特点,自具其能,密切联系,共同担负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活动,保持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状态。三根出现偏盛偏衰等反常状态而失去平衡时,就产生疾病,这是病理活动的基本原因。蒙医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的活动过程,内部消化系统,外部言听视行,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必须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生命活动彼此协调,相互制约,才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如某一部分发生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以至整体,引起平衡失调,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所以在医疗疾病过程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要辨证地进行全身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人体通过感受器官和外界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在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三根的调节,使之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若七素之间的平衡失调,相互为害;或由于某种外因,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遭受破坏,就会发生疾病。蒙医在临床上根据这一理论和原理解释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和所致病症的临床表现。所以扶正祛邪是人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措施。
  药用概况在药物学方面,蒙医药家们创造了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特的配制法和用药法等。同时还吸收了西藏、印度等地区和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
  (三)维吾尔医药
  维吾尔医药历史维吾尔医药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理论体系维吾尔医药学主要是由气质学说、体液学说、器官学说组成,它认为,人体的病灶主要是由气质失调,异常黑胆质所致。要治病,首先要清除病体内的异常黑胆质。维医维药对预防肿瘤、心血管病、皮肤病、糖尿病有独特效果。
  药用概况目前已收入国家级药典的药品就有202种,其中药材115种,成方制剂87种。已研制出复方麝香口服液、香妃强心剂、依木萨克片及治疗白癜风、糖尿病等世界疑难病的13个剂型、147个民族医药品种。其中,依木萨克片和香妃强心剂1997年打入美国、日本、新加坡市场。
  (四)傣医
  傣医药历史傣医药学是傣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而总结出的传统医学,它有着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理论体系认为自然界存在风、土、水、火四塔,而人体同样由风(气)、水(血)、火、土四塔构成。四者平衡则身体健康,四者不平衡人则生病。在疾病的诊断中也是运用四塔理论为指导来进行望、闻、问、摸等手段诊断疾病,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方面也是根据四塔之盛衰,选用四个成方并配伍其它药物以整调患者体内四塔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傣医还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将一年分为冷、热、雨三季,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不同季节的疾病。傣医治疗疾病,除采用内服、外用,内外合治三种治法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睡药、敷药、蒸药、薰药、研磨药、刺药等。现存傣医药文献有:《嘎牙山哈雅》、《玛弩萨罗》、《药典》、《医书》、《药书及病理》等。
药用概况傣医常用成方有万应小药丸、五宝药散、大成金丹以及目疾咽痛方等。解放后,傣医药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83年国家确定傣医药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358541.html

上一篇:一份科学、合理、准确的信息检索策略
下一篇:神经元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与文献分析

2 武夷山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