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机器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egming 北大要搞工学,搞机器人! 让智能控制实验室成为北大的品牌!

博文

尝试让学生自组织起来~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10-9-20 23:54 |个人分类:记忆·感触·工作|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指导, 主动性, 自组织

开学3 多周了,事情头绪很多很杂,还好并没有太多混乱。

小美生日的时候全家集体去了一趟草原。头一次去,一起骑马,住蒙古包,吃羊肉串,很辛苦也很好玩。教师节收到诸多短信,邮件,贺卡和礼物,还和大家一起踢球,真开心。但是学生的体力比我好的真是屈指可数。

联系保研的学生很多,但是由于名额没有分配到具体老师头上,我一个也不敢答应,只能鼓励他们申请。不过快要到面试的时候了。

本学期要配合信息学院一位老师的本科生必修课程,要把机器人作为一个平台,融入到大一学生的教学中,感觉很有意思,但是挑战性也不小,感觉到了压力,希望能够做好。

第一次讨论班效果很不好,我发了很大脾气。我事先想到过会出现状况,但是没有想到会那么夸张。第一次是标志杆,如果第一次就这么随意糊弄过去了,那以后讨论班就别想办好。

本学期的研究生专业必修课,采取更加大胆的讲授方式,更加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发。强调新知识是如何从老知识衍生出来的,而淡化对具体知识的死记硬背。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变化是:

这个学期尝试开始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首先我召集学生开会,告诉他们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实验室的研究现状、以及我们能够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然后让学生自己开会组织讨论,结合自身的情况,确定每个人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计划。制定好一个经过充分论证的计划后,就开始严格按照计划行动。目前看上去状况还不错,大部分人都在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

我的设想是每个学生都清楚实验想要什么,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还清楚自己该怎么获得想要的东西。每个学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实验室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是在为自己做事,虽然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和自己没有关系,对自己没有直接利益。

我希望整个实验室形成一种良好的自组织运转模式。即使老师不在,大家也知道该干嘛干嘛,而不是无所事事,或者就不干事了。老师到不到实验室,大家都是一种状况。学生不用给老师演戏,老师也不想看学生的戏。

 

我想,科研本身是在不断的探索,而如何做科研也要不断地探索。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0463-363251.html

上一篇:上半年小结
下一篇:保送研究生复试时间、地点!

3 赵星 胡俊峰 cht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1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