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从诺奖获得者两次撤论文说起 精选

已有 8877 次阅读 2010-9-27 00:00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撤论文

从诺奖获得者两次撤论文说起
(王德华)
 
今天下午研究生院上课。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了Linda Buck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贡献,主要是想告诉学生她这几天撤论文的事情。
 
前两天看到网上的消息说2004年的诺奖获得者Linda Buck 教授撤销论文的新闻,以为还是2008年撤稿的事情,就没有很留意。他们在2008年曾声明撤销过2001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文章。等仔细看才知道,这次是又一次刊登声明,并且一连撤了两篇让我们眼红的论文,一篇2006年的Science, 一篇是2005年的PNAS。理由是由于无法重现两篇文章中报道的关键结果,同时PNAS文章的图表和数据有些不一致,这使得Linda 断然同时撤销这两篇论文。还好,这三篇文章都没有影响到Linda Buck 荣获诺贝尔奖的发现。
 
大家都知道到了,这3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文章数据的关键贡献者,是一位华人学者。这些成果是他(她)在哈佛医学院在Linda 实验室(Harvard Medical School in Boston, Massachusetts做博后研究时的成果(1997-2002年)。2002年离开Linda 实验室到一个新的实验室(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到20098月份在德州大学神经和细胞生物学系任助理教授(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in Galveston)。 Linda 新撤销的两篇文章是应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的要求进行核查的(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n Seattle, Washington)。由于不能重现关键结果,“失去了信心”,所以导致Linda撤稿(这次撤稿,Zou都没有签名同意)。
 
有几点感受:
1.学问来不得半点假,做到足够认真还嫌不够呢。无意识的一些错误或对数据的误判、误分析等等,由于每个人的学识有限,总是难免的。如果再故意修改、甚至编造数据的话,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了。吃学问饭,要的就是认真、严谨。如果有歪心,走捷径,苦果子只有自己吃。看到Zou的遭遇,谁不感到可惜呢。以后的学术路该怎么走?
 
2. 医学研究成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本身,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可儿戏。所以,结果不能重复,撤稿是很伟大的行为。很让人佩服的是,一个实验室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重复和验证以前的论文(或者受质疑的文章),这种精神是很让人敬佩的。中国学者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具有这种胸怀。【突发奇想:专门重复CNS的文章,应该是个不错的方向,一旦有发现,肯定可以发大文章。有经费和精力的实验室不妨试一试,毕竟敢于挑战权威是学术界一直鼓励的。当然,要否定一篇论文,付出的代价一定比原作者要大。涉及到许多细节,如实验方法和条件等等。但发现明显有误时,至少是可以质疑的。】
 
 又看到几篇撤稿的消息,很是感慨。难道都是利益的错?还是再怨咱们老祖宗没有留下好文化好传统?
 
(王德华 2010.9.26
 
 
Retraction
In the Report "Combinatorial Effects of Odorant Mixes in OlfactoryCortex" , we described subcellular patterns of Arc (arg3.1)mRNA expression in anterior piriform cortex neurons after micehad been exposed to odorants. We reported that some corticalneurons express Arc in response to a mix of two odorants butnot either odorant alone. My laboratory has been unable to reproducethis finding. I am therefore retracting the Report. I sincerelyapologize for any confusion that its publication may have caused.Zhihua Zou declined to sign this Retraction.
Linda B. Buck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Division of Basic Sciences,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1100 Fairview Avenue North, Seattle, WA 98109, USA.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367297.html

上一篇:我对“科普问卷调查”的回答
下一篇:中国文化中有剽窃(抄袭)基因吗?

17 何士刚 曹聪 梁建华 刘立 唐小卿 杨正瓴 李学宽 孙静宇 鲍海飞 李泳 许培扬 李永丹 潘博 刘广明 詹喜平 孔玲 吕腾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