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印等国未来或面临更高灾害损失:关注灾害链

已有 4057 次阅读 2010-9-29 14: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自然灾害, 灾害链, 拉马德雷, 灾害损失

中印等国未来或面临更高灾害损失:关注灾害链

                杨学祥

 

一项新的报告预测,未来几十年自然灾害可能会给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带来更高的损失,因其经济增速高于其防灾救灾能力。

 

政治经济风险咨询公司(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sk ConsultancyPERC)在最新报告中称,这意味着更多海外投资项目将面临自然灾害损失风险,因经济发展为该地区带来更多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

 

该份报告指出,随着亚洲国家逐渐富裕,如果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努力被认为不足,这将会对其产生更多政治影响。

 

PERC称:"诸如中国、印度与印尼等国家如未能提高其灾害应对能力,这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缺陷,并最终引发社会与政治动荡。"

 

自然灾害对亚洲造成的经济损失并非全球最高,但因亚洲人口为全球之最,因灾害遇难以及受到灾害影响的人数却比世界其他地方都要多。

 

PERC指出,如果该地区政府无法确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与救灾策略,那麽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会急剧增长【1】。

 

气象工作者最新研究表明,未来10-20年中新疆将进入气象灾害的重灾期,工业和城市灾害将加重,并逐步超过农业和农牧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正在进行一项名为“重要战略机遇期新疆防灾减灾对策综合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发现,新疆未来10-20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增加一至两倍,洪水、干旱、大风沙尘暴、大气环境污染等气象灾害影响较大。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灾害带来的损失正在增加,雷电、雾等新城市灾种陆续出现。

 

课题组发现,近20年来,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已占新疆自然灾害损失的83%,死亡人数占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85%;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呈扩大化趋势,灾种增多、灾害频率加快、灾情趋重【2】。

 

    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1.地震灾害

   

2.台风和飓风灾害

   

3.低温

   

4.流感

   

5.干旱与洪涝

   

由此可见,在“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3】。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是2006-2008年先后提出的,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级地震拉开了特大地震爆发的序幕,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和20081月缅甸热带风暴灾害拉开了飓风和台风活跃期的序幕,20081月中国南方冰雪冻灾和2009-2010年冬季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拉开了严重低温冻害的序幕,2009年甲型流感暴发拉开了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序幕,2010年全球洪涝灾害拉开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序幕。

 

自然界对人类发出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政治经济风险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提供了新证据。

 

 

参考文献

 

1.  编译:张敏。中印等国未来或面临更高灾害损失--报告。路透中文网。2010 9 27日。http://cn.reuters.com/article/macroeconomicsNews/idCNnSB132843520100927

2.  熊聪茹。气象研究认为新疆未来10年进入气象灾害重灾期。2009-04-15 09:33:03 来源: 新华网。http://news.163.com/09/0415/09/56UASRPN000120GU.html

3.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68158.html

上一篇:黑龙江雪乡今年秋季首场雪比往年提前20天:拉尼娜导致低温
下一篇:新西兰北部海域发生里氏6.4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5 廖永岩 杨正瓴 蔣勁松 张骥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