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科研的idea从何而来?——与青年朋友谈科研(5) 精选

已有 14944 次阅读 2010-9-29 21:25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研究, 原始创新, 学科发展, Idea, 工程实践

上一篇博文里,我们提到,在科研选题立项和实际开展过程中,产生idea极其重要。这里idea含有“主意、设想、构想、想法、意见、想象、模糊感觉”等意思,经常挂在科研工作者的嘴上(我的文章中,偶尔用一两个英语单词,是因为找不到单一的对应中文单词)。有些初涉科研的青年朋友会问:idea从何而来?如何源源不断地产生有效的idea

我不是哲学老师,讲不明白“人的正确思想是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只想举一些身边的例子,让大家懂得科研开题和做题的idea的来源。

一般来说,科研工作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服务的,idea主要源自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实践和学科发展的探索。先来看看本所几位成员的实际情况。

 

我所的狄勤丰教授原在石油大学工作,他的科研立项与石油工程密切相关。他每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泡在全国的各个油田里,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约十年前,他发现了钻井采油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钻杆难以稳定地快速直打,因此,他敏锐地抓住此问题,经现场观察和文献调研,确立了“直井眼防斜打快技术”这一项目,通过艰难摸索(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试验、实验),发明了一种预弯曲动力学方法——“双稳定器滑动导向钻具组合”,并在各油田反复试用和推广,取得了数以亿元计的经济效益,从而获得了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狄勤丰教授的科研idea主要来自直接的工程实践

 

我所张田忠教授的科研idea主要来自解决现代纳米科技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他集中攻克碳纳米管难题。十几年前,他进入这一新兴科技领域,发现作为多种纳米器件的要素——碳纳米管的力学机理不甚清晰,故而很快选定以此为主攻方向,不久就有了创新性成果,2003年发表在固体力学国际权威刊物JMPS的论文位列年度Top ArticlesMost Downloaded)的第二名。接着,在2007年,他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了碳纳米管塌陷过程中的多米诺现象。储藏在碳纳米管中的范德华势能会在多米诺过程中释放出来,部分转化为动能,从而使得碳纳米管可在纳米器件中不仅可充当储能单元,而且可成为供能单元。作为示例,论文给出了一种多米诺驱动的纳米枪,其出口速度可达1km/s10倍于“沙漠之鹰”手枪的出口速度。2007年论文在物理类顶尖刊物PRL发表后,很快被英国《自然》杂志社和网上刊物《自然纳米技术》、《自然中国》遴选为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突出研究成果,作为“亮点”予以专文报道(highlight)。张田忠博士告诉我,他取得这些新成果来自“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持续的研究兴趣和良好的科研环境”。正因为他有好奇心,又专心致志,所以,新奇的idea就能不断地冒了出来。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1982年,我和我的师兄李家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讲授“渐近分析及其应用”的硕士生课程。在讲到奇异摄动法时提到:摄动法主要适用于弱非线性问题,对于强非线性问题则无能为力,我心里总是不大服气,心想,能否拓广摄动法的应用范围呢?在为讲授“平均法”备课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通过改进KB方法来解决强非线性问题?具体来说,把相位方程右端第一项从常数改成振幅的函数,用多岀的一个“自由度”来攻克难点?经一个月的反复试探,终获成功,得到了一类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的满意的首项解。但我仍不满足,进而改进了KBM方法,得到了同样的问题的多项一致有效摄动解。相关的论文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科学》、“Nonlinear Dynamics”等刊物发表,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成为我的科研成果中引用率最高的首批系列论文。我这里的科研idea来自寻求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作用。

 

综观上述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科研idea可以来自工程实际需要中。要做到这样,必须把自己的身心沉浸于工程实践中,要比工程师们懂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比他们想得更深更远。工科类的青年朋友不妨多从这一角度寻求idea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新鲜idea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敏感地抓住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做个“弄潮儿”。国人经常会跟风,而且跟进慢一拍,往往抢不到先机,没有源头创新,没有原始的idea,这恐怕是我们缺少重大科技创新的原因之一。以纳米科技为例,如果现在才跟进,就有点晚了。

——学科的近代发展提供了产生idea的机会。即使看起来已经有点陈旧的研究方向(如渐近分析),只要深入思考,仍有出现新鲜idea的机会;而新兴的学科的探究中,出现new idea的机会更多。

——任何科研的idea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通过艰巨的脑力劳动才会形成。因此,必须进行深入持久的积极实践和冥思苦索。

 

青年朋友们,别指望“天上掉馅饼”那样掉下来idea,也别指望让科研老板来告诉你绝妙主意,最靠得住的是你自己的脑袋——积极思考的脑袋。不用怕把脑袋用坏了,一般来说,脑袋是越用越灵的!你用足了你的脑袋,就会像钱伟长先生所说:“有满脑袋的问题”了,再接下来,就是满脑袋的主意了。

 

写于2010929日晚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368284.html

上一篇:谨防“老虎吃天”——与青年朋友谈科研(4)
下一篇:怎样写开题报告?——与青年朋友谈科研(6)

44 李华刚 张桂杰 王中任 张士伟 江洋 刘兵兵 孙学军 朱志敏 蒋敏强 杨远帆 左西年 王修慧 吴信 时志强 唐小卿 傅云义 吉宗祥 宋保业 金小伟 赵宇 潘博 伏程红 范学东 杨大勇 周华 马峥 王孝养 林涛 江腾 黄锦芳 卢东强 韦磊 龙仁文 卢元 王栋 侯振宇 herocaesar xuqingzheng neilchau khphy2008 colorfulll fqk6166 TaoSONG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