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an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hanb 教育工作者

博文

把自然还给孩子

已有 4137 次阅读 2010-10-8 18:2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游戏, 大自然, 儿童教育

《把自然还给孩子》——关于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一书,是当代日本著名教育学家大田尧的一部教育文集。大田尧先生也是中国教育界的老朋友,长期致力于中日教育交流与合作。

大田尧先生认为日本当代青少年问题的根源不在《教育基本法》,“而是起因于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颓废’现象”这种社会病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儿童。因为:“应该为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被剥夺走了,他们不得不在人情冷漠的成人中间生活。孩子们寻找不到真正的人的生活,他们是苦闷的。”

今年高考刚结束那会儿,有人拿中日韩三国高考做比较发现,结果发现很像,高考竞争激烈的程度彼此不相上下。其实有心人一定早已觉察到了,中日青少年问题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大田尧先生所列举的日本青少年问题,在中国表现的更为突出,也因此,他在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大田尧认为,疏远自然是孩子们感到闷闷不乐的根源之一。当代社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物质财富堆积的越多,现代化程度越高,孩子们失去亲近自然的乐趣也就越多。人造的社会正在一点点切断孩子们同自然的联系。

事实上令父辈们常常引以为傲的就是儿时同自然有着密切的接触,每每打开儿时记忆的话匣子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老家黄河岸边黄土地的旷野上,曾留下放学后割青草的足迹,黄河滩牧羊童的歌声仍能在耳际回荡。午后的孩子们纷纷玩起了翻三角、砸铁板、滚铁环、跳房子、打弹球,一直到晚饭时才在家人三番五次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回家。三口两口吃完晚饭,小朋友们又聚集在村子中央,开始在田野里或者是村庄上玩捉迷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深夜,小伙伴们这才意犹未尽地各回各家。

小时候只知道在大自然中奔跑,和小朋友们一起嬉戏玩耍很开心。全然不知道这中间还蕴藏着教育的秘密和价值。正像大田尧先生所说得那样:“四周充满奥妙、神奇的自然,刺激着我们这些孩子的感官,激荡着我们的情感,激发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说小时候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教育之中,却浑然不知的话,那么今天当我们阅读了《把自然还给孩子》一书后,就应该重新认识大自然教育的价值。

可是事过境迁,今天由钢筋混凝土森林构成的城市,正在蚕食孩子们自由嬉戏的空间。“在环境如此巨大的变化之中,试想,孩子们还能用什么来充实他们的梦幻?又能如何去尝试他们的冒险从而唤起胸中的激情呢?”

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生硬的城市建筑,冷血的人际关系,危机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持久危害。不要说城市不再给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游戏的便利,即使有家长们也不干,因为考试升学压力摆在那儿,仿佛无人能逃脱应试教育的魔爪。于是少年都过早地成熟了,社会把他们过早地逼到了成人生活的轨道上,显然这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问题由此而来:“他们有许多不满,但又不知这不满自何而来,冲谁而去;他们有时脾气暴躁,但又找不出原因,更难解释这种暴躁为什么断断续续时又发生。因为某一个偶然的原因,矛盾一触即发。在某些小事上的纠纷,使有的人成为肇事者,有的人成为受害人。”稍微留意一下今天的社会,大田尧的说法还真具有普遍性,不仅日本如此,中国更是如此。今天许多青少年的过激行为、偏执与叛逆简直让人难以捉摸。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今天的儿童正在远离大自然母亲的关爱,正如同失去母爱的孩子人格容易出问题一样,失去大自然这个伟大母亲的爱,孩子们的心理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大自然的教育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呢?这就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同大自然交往的基本方式,也是最佳方式。大田尧认为,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当然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这与卢梭所主张的教育要顺其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大田尧指出:“我们要使孩子们在自然的舞台上自由地游玩、自由地活动,同时也在游玩和活动中找到真正的学习。”

既然是孩子的天性那就应该给它留足施展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会危及儿童的健康成长。笔者早就注意到近年来有学者专家一再呼吁还孩子以童年和童趣,因为无论是从身体发育的需要来说,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游戏都是儿童生活与成长必不或缺的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家福录培尔说:“游戏给人欢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宁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它具有一起善的来源。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决心,坚持地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有决心的人,能够为了增进自己和别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

福录培尔的这段话,正好为大田尧所列举的儿童病症找到了治疗的良方妙药。因此,若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还是把自然还给孩子。我特别要在这里奉劝那些,视儿童游戏为洪水猛兽、把学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家长朋友们:放心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到大自然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0064-371037.html

上一篇:诺贝尔奖的意义旨在弘扬科学精神
下一篇:听说教育部又在打高考时间调整的主意了

5 赫英 吉宗祥 侯成亚 鲍海飞 杨华磊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