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qb 我的博客将登载一些随笔、散文和短论,也会刊登一些照片。

博文

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2)期待《集结号》系列作品的出现

已有 4179 次阅读 2010-10-17 17:1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历史, 人文, 文学理论


        中国近代以来我们经历的战争还少吗?就以抗日战争而言,三千万中国人在战争中的牺牲,付出了无比惨重代价。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也使成千上万的战士奉献了自己生命。虽然我们也出现过一些作品反映了这两场伟大的战争,如《保卫延安》、《红日》、《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好作品也感动了我们。这一点是不能不肯定的。但我们又不能不说,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伟大作品太少。(孙犁的长篇《风云初记》别具一格,要做另外的分析。)
      我这里要提到和简要分析两部具有文学理想光芒的作品。
      1955年路翎的以志愿军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这是一部比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还要早就出现的作品。这篇小说,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役,侦察员王应洪和朝鲜房东姑娘金圣姬之间,发生了一种爱恋的感情,特别是金圣姬“从感激就产生了一种抑制不住的感情和想象”,由于她的执着的爱,他们之间不能不产生微妙的接触、热烈、冷淡和痛苦。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有军規军纪,明文规定不许在中国战士与朝鲜姑娘之间谈婚论嫁。面对这严重的问题,对志愿军战士王应洪来说是一个多么困难的考验啊!军規军纪明显代表了理性的要求,而爱恋则是一种人的感情的世界。他必须抛掉一切幻想,切断一切藕断丝连的感情,拒绝来自朝鲜姑娘的爱的诱惑。他很难做到这一切,但最后通过他内心的斗争还是做到了。然而他却在那次洼地上的战役中光荣牺牲了。问题在于作家的态度,作家认为军規军纪是不许违反的,但是同时又觉得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值得同情的。作家在军規军纪和感情之间徘徊,在历史要求与人文感性之间徘徊。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初这样一个战斗的时代,路翎的作品一发表就遭到批判,认为他的作品写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姑娘之间的爱情,违反了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原则。批判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作家要揭示的正是历史的要求与人文感情之间的冲突,激发读者的悲剧性情感,让人们看到,我们的战士就是在感情的纠葛中,仍能牺牲个人的最美好的感情,为祖国而战斗。在这篇作品里面作家展开了两个维度:历史的维度与人文的维度的悖立,遵守军規是有价值的,但感情也是有价值的,这样写不单是真实的,而且更具有深刻人性的,可惜后来这样的作品太少了。中国人民在20世纪经历了多少战争,但是我们的作家只知道政治历史这一维度,缺少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写出更多的更深刻的动人作品来。
      直到2007年冯小刚电影作品《集结号》的出现,才稍稍给我们一点安慰。电影《集结号》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们的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保持张力的文学理想。作品主人公谷子地连长和他的三连47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战,拼死斗争。在一次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过程中,他们受命狙击一部分敌人,一直要等到团部吹响集结号,才能撤退。在那个狙击敌人的阵地上,他们以少打多,打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全连47人都牺牲了,他们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声音响起。作者毫不吝惜自己的笔墨,热情地歌颂了他们为人民解放事业而牺牲的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对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理性的深刻理解:在那个时代还有什么比解放全中国人民、让人民当家作主、建立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重要的呢?个人的牺牲如果能换来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那么这种牺牲是有崇高价值的。作者充分肯定了这一点。但影片着力之点还在于三连47人牺牲,并没有被追认为烈士,这太不公平了,这缺乏起码的人文精神。谷子地在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开始了艰苦的寻找原来的所在的部队,力图证明这47名战士不是什么“失踪”者,他们的家属也不是只配领取“200”斤粮食的人,他们是烈士,他们应该得到人民的永久的敬仰,他们的家属应该领到“700”斤粮食,他们应得到烈士家属的荣誉。但由于解放战争中,部队的番号的变化,谷子地费尽力气也没有找到他的47位阶级弟兄是革命烈士的有力证明。在寻找的过程中,谷子地对于他的47名战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对于其家属受到的委屈,表现出一种对人、人性的深切的关怀。他心里最清楚他们是勇敢的战士,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性格有脾气的人,有人性人情的人,他们的鲜血不是水,不能白流,不能不明不白就这样不了了之。他觉得他此生生活的意义,就是要寻找证明,为这些烈士寻找证明。在寻找过程中,他遇到了困难甚至阻碍,他生气,他不平,他骂人,他跟别人争吵,甚至动武。看似粗暴,实则柔情似水,这种情,是对战友之情,也是对人的之情。这样,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这两个维度就在影片中并置,文学理想的火炬就在这两个维度的交错、纠结和徘徊中。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也要为这些为人民的事业而奉献出自己鲜活生命的烈士找证明。影片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就我个人而言,新时期许多影片的故事看过之后都随风飘散,而唯有《集结号》让我“耿耿于怀”。稍感遗憾的是影片的“大团圆”结尾。如果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谷子地力图寻找的证明仍然没有找到,他已经70岁了(原著就是这样写的),眼看就不行了,可仍然在寻找证明的而奔波的路上,那么影片就会有一种悲剧性的氛围,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会更深刻更有力,也更符合真实。
      我一直在期待着更多的《集结号》作品系列的出现,但我的期待到此为止是落空了。
也许有些人要问,这些年涌现的作品《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和《亮剑》不是很好吗?是不是合乎你的文学理想呢?我不能不说出我的真话:这几部作品不错,但很难称为优秀,更难称为伟大。因为这几部作品的基调仍然是《青年近卫军》式的、《红日》式的,最多是前苏联作品《夏伯阳》式的。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未能超越歌颂这单一维度,读者从中看不到战争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历史真相。这三部作品不过是在男主人公的个性上下了一些功夫,写了他们的粗暴或粗鲁或暴躁的性格,他们不时违反纪律,动不动骂人,会说粗话……它们没有超越《夏伯阳》,当然更没有达到《一个人的遭遇》的思想和艺术的水准。它们离伟大的作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7237-374268.html

上一篇: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1)从《一个人的遭遇》谈起
下一篇:寻找文学理想的灯火(3)现代告别传统意味着什么

2 肖明华 罗立桂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