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海南还将连遭三次降雨天气袭击和潮汐组合对比

已有 2948 次阅读 2010-10-19 09: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降雨

未来十天海南还将连遭三次降雨天气袭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21: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阮煜琳)中国海南省已连续遭遇两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中国气象局预计,未来10天,海南还将连遭三次降雨天气袭击。

  9月30日至10月18日,海南省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强降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9月30日至10月10日,10月12至18日。中国气象局专家指出,这两个阶段强降雨天气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海南岛的东半部地区,具有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损失重等特点。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9月30日至10月17日,海南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达954.8毫米,为常年同期的5倍多,为历史同期最多。海南岛东半部11个市县两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均超过当地年降雨量的一半,其中,琼海、文昌和万宁累计降雨量接近年降雨量。

  10月1至17日,海南省各站平均暴雨日数为5.9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其中,9月30日20时至10月10日08时期间,海南东部大暴雨天气持续9天,突破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长连续大暴雨天数。

  强降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滥,大量农田被淹,多处发生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水利、交通、通讯、供电、市政等基础设施都遭受较为严重的破坏,水产养殖和农业种植业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气象局预计,至10月底,海南还有三次降雨天气过程。18日~19日,海南大部地区有15~40毫米降雨,局部地区有50~90毫米。19~24日,受超强台风“鲇鱼”影响,台湾海峡、南海中北部海域、华南沿海地区将出现较大风雨天气,其中21~23日,海南将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局部地区还将出现特大暴雨。26~28日,海南有10~30毫米降雨,局部地区有40~60毫米。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提醒说,继两轮强降水过程的袭击海南之后 ,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正面袭击海南的可能性很大,它带来的风雨影响将再次考验海南水利、航运、交通、农业、旅游等行业的防范应对能力,各级有关部门须注意建筑物安全、农作物的防倒伏、水库蓄水调整以及洪涝及地质灾害的发生。(完)


http://news.sina.com.cn/c/2010-10-18/211821300848.shtml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10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30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10月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4558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10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9度,10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10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30日为下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374769.html

上一篇:关注潮汐组合对罕见超强台风鲇鱼的增强作用
下一篇:西藏聂拉木县19日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