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学习漫谈(12):学一点写作 精选

已有 7942 次阅读 2010-10-23 06:49 |个人分类:寄语学子|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学习, 写作, 季羡林

两周前,到北京参加了第23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在归途中,照例踱进北京火车站书店,随手捡起一本《季羡林谈写作》*,买了下来。由于这次在火车上有年青朋友小梁做伴,一路神聊,书只读了半本,回家后又化了几天的睡前时间才读完这本150页的小书。读后,就很想把它推荐给身边的年青人,并想告诉朋友们,应该趁着年青,学一点写作。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各路朋友的基金申请书,一共审读了105份,今天上午告一段落。申请书的作者大多处于3050这个年龄段,40岁左右的占优。我一边看,一边在想,年龄相仿的朋友们,为什么写作水平会有天壤之别?有的申请书看来赏心悦目,构思缜密,条理清晰,行文流畅,让人不得不相信其所思所想;有的申请书则面目可憎,思路混乱,词不达意,难以读懂,有时候明明学术水平颇高,却难以叫人认同。前一类申请者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拔得头筹;后一类申请者则吃亏大了,常常把上佳的材料糟蹋了,遭遇失败!在各方面条件相近的两份申请中,总是前者握有胜算。从中可见写作功夫是何等重要!
提高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大程度上来自“童子功”。请看季羡林老先生,他虽出身农家,却自幼熟读诗书,勤于练笔,高中时代就发表短篇小说,后来虽从事艰深的南亚古文化和梵文等学术研究,却一直笔耕不辍,尤其在散文写作方面,自成一家。1994年以清新隽永、声情并茂的散文作品《赋得永久的悔》,荣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荣誉奖。尽管老先生到了耄耋之年,令人击节赞叹的散文佳作依然如泉水般涌出。那么,年届不惑或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怎么办?我的建议是:赶紧学,努力学,把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当成一件要事来做。学习永不嫌晚。试看唐代高适,早年潦倒失意,相传50岁才学写诗,经苦心孤诣钻研,终于写成《燕歌行》那样的传世之作。请看:“……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进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写得何等荡气回肠!
我认为,当今的中青年朋友(包括年青学子),不管是哪个专业,都应该好好学文学、学写作。我从《季羡林谈写作》这本书中总结出如下几条可行的办法:
·勤学·虽不能像季老先生那样熟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之类的书籍,总应该读一点古今中外的名著吧!还应该了解一点文学的基本知识,权当休闲、调剂身心。尤其是,家有teenager的朋友,与孩子一同欣赏文学作品,也是人生一大乐事。我曾与忘年交陈立群及他女儿同在一节火车车厢,他俩睡不着,就轻声背诵唐诗,首首相接,消磨了一个小时,令我羡煞!
·苦练·学一学季老先生,经常舞笔弄墨,写日记,写随感,甚至把每次写申请书、写专题报告,都看成练笔的机会。比如说,写完一份报告或申请书,用文学的眼光边欣赏,边挑刺,“语不惊人誓不休”,久而久之,写作水平就自然提高了。
·用心·季老先生说:“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存心学写作,就要投入,努力在读书和练习之中,领悟写作的基本技巧,就是在看电视节目时,也心存欣赏或挑剔之意,体会写作之奥妙。
·琢磨·写作技巧是不断琢磨出来的。例如,季老先生说,“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细心的读者不难自己去体会。”其实,不仅“诗文皆然”,写申请书写报告亦然。只有不断实践、琢磨,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不知以上想法然否?很想听听各位高见。
 
* 季羡林. 季羡林谈写作,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此书属“季羡林作品系列”,该系列尚有如下作品:季羡林谈读书治学,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师友,季羡林谈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写于2009313


论文写作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732-376109.html

上一篇:学习漫谈(11):学一点汉语语法
下一篇:学习漫谈(13):学一点形式逻辑

7 孟津 袁贤讯 吕喆 高峡 周能娟 朱新亮 陈钊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