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星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hongzhi Look up,lift up!Let there will be light in your future career!

博文

科研生活初体验

已有 3638 次阅读 2010-11-7 18:4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交流, 科研, 光电

怀着激动的心情、抱着远大的梦想,考进了浙大,便在入校的一瞬间,选择了自己起飞的地点——紫金光电。我加入紫金光电研究团队是被它的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的。初到这里,首先,是飞入眼际的“择水而居、绿树环绕”的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其次,是这里处处洋溢着年轻研究生们的蓬勃朝气。

光电科学发展迅猛、一日千里,要想一直站在学科最前沿,仅靠一个人的“千里走单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了团队,便有了交流与合作,因而就会有个人的跨越式的发展、腾飞式的进步,而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作为一名刚加入紫金光电团队的新成员,在逐渐融入这个团队过程中,我切身地体会到:在团队中,不但有学科前沿,有学术氛围,还有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的快乐、温馨与阳光。

一脚踏进放大组的大门,彼时受到的是热情的款待和一片欢声笑语,大家自爆家门:有人说,自己是“成电帮”重要成员,微笑;有人自称,自己是组内“头号小D”,神秘地笑;还有一位很有内涵的、说话做事很让人放心的师姐,以及一位待人极为真诚、说话极为坦诚的“强哥”。

加入小组的一项必修课就是要参加小组会议,小组会议的召开是在开学后不久。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气氛融洽。乍看时,很像是一个家庭会议:一个“大哥式”的小组指导老师为小组成员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排忧解难,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他在倾听同学们的心声时,又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细致。虽然我们在平时讨论问题时,总是称高博叫高老师,但这时这里的“高老师”这个称呼不仅是口头上代表一种师生关系,它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表达了对高博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种尊敬和感激之情。

如果说小组会议的讨论过程可以用“融洽”来概括,那么我所参加的一次大组会就可以用“活跃”两个字来形容了。大组会请来的老师一般与我们研究中心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方向,因此会有几个相关小组的同学一起参加。会议伊始,会场同学座无虚弃,台上老师侃侃而谈。这活脱脱就是一场进行科研交流、共同砥砺志向的学术沙龙:同学们就关心的问题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老师耐心而详尽的解答同学们的提问,有时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个小插曲,即大家共同提出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或可作为未来合作的契机或者共同主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组“老张”同学的毕业晚宴。在即将毕业的晚宴上,作为浙大“成电帮”重要成员的老张调侃道:“在浙大这里我是‘成电帮’,而回到了成电,我又成了‘浙大帮’,我都不知道我是属于那一边的了!”。其实,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在内心深深的知道:老张在浙大五年的研究生生涯已经使他的心与紫金光电在一起了,到底属于那一边已经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正所谓:心不在,奈何咫尺天涯;心若在,何惧千里之外?毕业晚宴很丰盛,小组到会率90%以上。宴上,我们首先祝贺老张顺利毕业回到成电,老张很感动;他则鼓励我们这些后来者,要磨炼意志、继续以百倍的热情在科研之路上奋斗,而他自己也表示在回到成电之后,将继续秉承“Look up, Lift up”的紫金光电精神,永远保持旺盛的科研精力。然后,就是大快朵颐了,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这个好吃、那个味道不错、我爱吃鱼”等,但已经非常传神的表达了我们对老张请客的感激之情。队伍中的我,言语不多,唯有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即将毕业张师兄的谢意了。晚宴归来,好不痛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融入到紫金光电团队之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科研活力和不畏艰险的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信念和决心;有了紫金光电,便有了希望和期待,祝愿紫金光电的明天“更上一层楼”。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053-381359.html


2 刘洋 程来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