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王寿茂 :三进宣纸发源地小岭工作的书记

已有 4382 次阅读 2010-11-14 14:41 |个人分类:高尚同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宣纸, 小岭, 王寿茂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一般只记得大英雄了,而对于普通劳动者及其功绩逐渐淡忘。当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天天炒作大人物的时候,而往往忽视或不屑去记述、宣传普通劳动者的生平事迹,实在是一种缺憾或罪过。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传承的,我作为半个文化人,时常接触一些基层领导和群众,通过接触和了解,我才觉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才是世界历史创造的真正动力”的含义和分量,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才知道向人民群众(当然我也是人民群众之一,稍微区别的是我一直从事教育工作,非常具体)学习的必要和重要。

        今天再向大家介绍的是又一位在宣纸发展史上做出阶段性贡献的人物——王寿茂

    王寿茂,192910月生。王寿茂被纸乡小岭男女老幼亲切地称作“王书记”,他到小岭工作有工作经历上的特色,那就是三进三出。

    196156,王寿茂由太园人民公社副书记的身份调至小岭工作,兼任小岭宣纸原料加工专业大队党总支书记。此次到小岭工作,正是我国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因此,王寿茂接收时任县委书记的焦伯祥的直接指示,到小岭抓宣纸原料职工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纠正当时流行的浮夸等不正五风。到1963年底,组织上调王寿茂到地委党校学习,结业后到太园人民公社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到小岭工作的基本经过。王寿茂第二次到小岭是19704月,任小岭宣纸原料生产合作社党总支书记、主任,一直工作到1971年中,此次的主要任务是抓宣纸的恢复生产,因19697月,小岭因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小岭民房10幢、道路2000余米、水田30亩、石板桥8处、水坝8处被冲毁,成品燎草和檀皮3000公斤、草胚2000公斤被冲走,使宣纸生产一度陷于停顿。

    在王寿茂、曹锦华(时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曹康礼(时任副主任)等人的带领下,小岭人民在上级的关怀下,顺利地恢复了4帘槽的宣纸生产。王寿茂第三次到小岭工作是在1973年到1977年,这一期间,小岭修建了从李园到小岭村社部所在地的3.7公里的公路;于19758月,制定了小岭社“五五”发展规划;制定了檀皮发展和实行奖惩的措施等。

    当作者访问三进小岭的体会时,王寿茂说:“我这一辈子与宣纸纸乡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我的荣幸,我是组织上派去小岭工作的,由此我熟悉了小岭的山山水水和小岭人民的深情厚义。我的工作得到了小岭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一辈子忘不了。要说体会,我最深的体会是,国家乃至一个地方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天灾水患不怕,就怕决策上的失误,我第一次到小岭就是因为三年困难,小岭许多宣纸工人和家人得了浮肿病,我接受的任务就是设法改善他们的社会,把三年困难的不良后果尽量减低,想起那时,真是刻骨铭心。我第三次到小岭工作中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搞农业学大寨,农村推广矮秆稻,但我们县为了确保宣纸生产有充足的高秆稻草来源,专门下了一个文件,允许丁桥、黄村、安吴三个公社生产高秆稻,以保证宣纸生产。生产高秆稻的田亩500斤算超《纲要》(《纲要》规定粮食亩产指标为800斤)。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特殊政策了。”

    王寿茂自1977年离开小岭后,又调县城有关单位工作,现已退休在县城居住。他在三个特殊时期三进小岭工作,为小岭纸乡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大约又有十年没有见到王书记和夫人曹金英主任了。在这里向你们问好!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22-383654.html

上一篇:把毕生献给宣纸事业的曹康龄
下一篇:中国宣纸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十大贡献

2 胡业生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