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飞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shixiyu 看淡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做真实的自己

博文

低碳减排之我见

已有 3702 次阅读 2010-11-15 21:03 |个人分类: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减排, 低碳

国家现在宣传的轰轰烈烈的低碳减排,由于没有特别好的技术优势,最后发展成为拉闸限电这样低级的减排措施,想想实在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啊。

为何要低碳减排,从人类文明发展,及社会健康可持续角度讲,这是好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的更为合理,更为理性。我们国家近些年来的发展,确实是在走高能耗,高污染,以高付出为代价。这个我觉得统计局的应该十分清楚,看那个地方GDP涨上去了,很有可能就是考挖地下的资源,矿产,煤矿等等,吃祖宗留下来的底子。真正能够靠其他产业发展起来的,除了中国东部,怕是很少了。东部主要靠的是出口,廉价的劳动力,是这里发展起来的一大优势。而其他地方,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的地方,资源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看中部为何发展很慢,跟这里人多,资源却不很丰富有很大的关系。而且,现在一个地方发展起来,都是以工业为基础的。而工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随之就出现了。尤其是污染,记得以前我们搞环境的一个老师调查结果说:中国的90%多的流经城市的水源都是被污染过的。一个地方,虽然看起来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看到流淌的臭水沟,真是不知道改欢喜还是悲哀。

因此之前我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一旦哪个地方的长官叫嚣一定要发展经济,我就会想,唉,这个地方的美景怕是很快就不复存在了啊。

所以近些年来搞旅游,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虽然也带来了污染,但是比起工业带来的污染,已经小多了,而且,一旦建成保护区,人们会有意识的保护环境,这个是很大的进步。

看现在的发展,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了就没有了,人力优势,持续不了多少年,由于中国的独生子的政策,预计二十年之后,中国的人力优势就会消失,可再生资源,比如水能,现在水电站,核电站,真的是很多啊,可是争议也是最多的。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向究竟会是在那里呢?

我想我们的领导人也一定在深思这个问题。

能把科技水平提高上去,那是最好的了,那样我们就可以走在时代的前沿,就不用担心这些发展的优胜劣汰了,我想我们的领导人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一个劲的叫嚣低碳减排。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威胁以及中国人的好面子,所以才一个劲的喊低碳低碳的。

关于低碳,还有这两个疑问?第一,发达国家,美国,并没有很硬性的规定,低碳之类的,美国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对工厂的废弃物排放规定很严,但是对于碳排放,美国却没有走在时代的前列。那为什么我们要呢?第二,究竟什么是低碳,普通人的理解,少烧煤,用电,似乎就是低碳了。但是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关于这个,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发扬追根溯源的精神,当有人说低碳时,我们就仔细的,深了去想。一直想到根源,看他们所说的,究竟能不能站稳脚跟。然后就会有很滑稽的事了。呵呵呵,这个一试准行,有兴趣的就可以研究研究。

最后看国家提出低碳之后的后果,发展太阳能,这个挺好,我看外国网站上说,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努力推广绿色能源的国家了,但是其实要明白,美国等等国家,在这个方面也已经努力了好多年,可是却没有见到有什么革命性的发现。所以 我们国家一时半会儿这个应该也不会有多么大的成绩。但是未来就不好说了,只要有这样的信念,将来还真是不确定的。

但是那个是在国家的主导下采取的措施,而到了地方上呢?

拉闸限电,开玩笑啊。完成指标,竟然断老百姓的电,一夜回到解放前,我想,这真的是要好好问问那些领导们,这样是为人民谋幸福所该做的么?这不是在开玩笑么?

这些人是真不懂啊还是假不懂,唉。懂科学的不能安心搞科研,不懂得在那里一个劲的指挥....

所以说到这一层就很无奈了,似乎讲科学的就不要提政治,可是总是有玩笑发生,好幽默哦。真是有一句话,经常幽默生活可以让你感到很爽,可生活幽你一默就会让你很无语了。这个就是生活幽你一默了吧。

能减多少就减多少,超了就超了呗,你的科技水平没有发展到哪一步,就不要惧怕什么,坦然面对就是了。然后继续努力,没有什么的,为什么要这样为了什么而什么呢?

不是一直都强调要从长远出发的么?还有一点,我觉得是一个骗局,小的时候学地理吧,应该是,说我们国家不会走西方国家的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然后还很鄙视了一遍西方国家,当时觉得后起的国家就是好啊,有这么多优势。而且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又是那么的英明,当时几乎是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情去看这些,但是现在再回头看看。我们国家,走的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么?真的不是么?真的是可持续发展么?真的可以毫无保留的鄙视西方发达国家么?

唉。。。。。。。。。。。。



https://m.sciencenet.cn/blog-440398-384076.html

上一篇:学习是否应该做计划
下一篇:论文之与我亲密接触

2 唐常杰 张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