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jszy 垦荒不止,求真务实

博文

中关村企业要在技术转移的巨大商机中寻找机会

已有 3424 次阅读 2010-11-22 15:34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高校, 技术转移, 科研机构, 中关村, 技术交易

作者:林耕

来源:科学时报 http://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07-11-28 1:13:21]

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006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7.33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比重为38.35%,在全国遥遥领先。

但是,对于科研管理部门非常关注的,即政府经费投入形成的成果到底转化情况怎样,这是过去20年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我们统计的数字不容乐观:只有1/14是政府内的计划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产业化应用。在北京近700亿元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中,北京高校的贡献是9.21亿元,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的38个研究院所在内成交额是38.05亿元,70%以上是来自中关村企业的技术输出,中关村及上地地区的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觉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就科研项目形成接力式开发,企业对院校成果做小试、中试,经过一系列商业化运作,再卖给一些大企业。这样原本可能只有100万元的成果,但经过企业的再加工后,可以上千万、上亿元地出手。

技术交易对北京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从直接贡献作用来看,2006年技术性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18%,这1/50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得到的收入,相当于已经超过了某些高新技术行业全年的GDP。在这其中,北京地区的专利成交合同为911项,成交额35.74亿元,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呈五五格局。

2006年,北京技术流向呈四五一格局,即四成技术留在北京本地,五成技术输出到全国各地,一成技术出口。外地企业愈来愈看好北京的技术,尤其看重北京的高新产业化技术。北京活跃的高新产业领域分布,首先是电子信息领域,这是中关村的强项,接下来依次分别是现代交通、先进制造与高效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等领域。

北京有五成技术输出到外省,其中,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连续3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额居第一位,浙江跃居第二,其他的省份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与东南亚联盟的重要省市,它们也源源不断地需要北京的技术。另外如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江苏省,过去3年内该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共计是188个,其中约40%来自北京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江苏省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的力度很大,平均每个项目拿出1200万元的政府财政补贴。但像江苏需要的是能产业化的项目,而我们现在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以提供产业化项目,中间有小试和中试的难题,所以我重申一下,这为中关村一些创业型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些项目在商业化运作的时候,也同时为北京的企业提供服务。

立足北京建立全国技术交易中心

目前,北京市的技术转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四个体系,从国家宏观政策体系到北京市政策法规的保障体系、监管服务体系以及技术买卖方、中介方,服务体系很完整。2006年北京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包括公司类共计164 家,有6146家技术卖方机构,技术买方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地,有近3万多家,比2005年增加了6000多家,主要增长在外地,这也对北京市及中关村管委会的服务提出了挑战。

北京的重点技术转移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成果推广转化中心、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技术转移是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组织等各个创新主体都参与的发展战略。

尤为重要的是,通过促进技术转移来催化技术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和主流之一。像前面提到的江苏省今年已经启动了12亿元成果转化资金,花巨额投入到北京寻找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只要成果落地政府就给项目补贴产业化资金1200万元。

在国家政策层面,今年9月,国家已经正式启动了产学研合作的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要大力营造技术转移的良好环境,建立国家和区域技术转移体系,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快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要建立研究开发与技术转移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业,构建北京技术转移体系。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已将技术转移正式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今年10月,北京市委常委会决定: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努力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加快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

为此,北京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建立全国性、国家级技术交易中心,为北京及全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全国技术交易中心将通过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为信息买卖方提供强大的信息供求服务,在市场动态、政府规划、外省市需求发布等方面进行项目的有效对接,提供专利、知识产权、技术经营方面的深度经营和开发以及投融资一条龙服务。我想强调的是,中关村企业一定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机会,并非一定要自己做产业实体。北京虽然每年都有3万多个项目,但是真正能马上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发达省市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马上提供能产业化的项目,他们已经开始自己参与来做小试和中试,包括浙江省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开始渗入到正在研发的课题,进行投入。这些都是中关村企业的机会。

为北京建立创新型城市

提供系列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免征所得税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即必须企业技术性收入的60%来自高新技术,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或通过资格复核的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明年1月1日执行的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按第27条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我们正在讨论把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提高到500万元的额度。

另外,北京市科委从2006年开始启动了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计划,为重点领域的行业提供服务;设立了科技中介服务专项,对公司类的技术转移业务,提供3000万元资金的无偿资助,目前已经对103家企事业单位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技术转移项目1086项。

还有一个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这是作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地方支持资金,申请门槛相对不高。这一创新资金由北京市科委先行组织评审立项,立项项目中符合国家创新基金条件的将统一向科技部进行推荐。要注意的是,2007年北京地区共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科技园区管委会三家推荐单位具备向科技部推荐创新基金项目的资格。但北京地区的申报企业只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其中一家推荐单位申报一个项目,严禁重复申报,发现重复申报的企业将取消其申报创新资金的资格。

除支持创业阶段企业外,北京市还启动了高成长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专项,这项资助额非常大,达到一个亿,支持对象是北京行政区域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且中方控股的高成长企业,而且支持的高成长性企业要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如年产值从上亿元发展到上十亿元、百亿元的大型企业,申请门槛相对较高。

 

(作者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3911-386364.html

上一篇:跨国公司在京研发集群投资研究
下一篇: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