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京师科学与人文论坛生态农业讲座侧记

已有 4814 次阅读 2010-12-19 07:52 |个人分类:环保呐喊|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生态农业, 弘毅生态农场, 北师大, 京师论坛

陈佳

        2010年12月6日晚7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教授以“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为题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B809为师大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科技哲学系田松副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持人。田老师介绍到,蒋高明教授最早在内蒙古做过草原的恢复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写过一部很有名的书叫做《用自然之力恢复自然》,这本书对他本人启发很大。蒋高明教授现在又有了一个生态农场,暑假他曾经参观过。   

        蒋教授讲座包括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农村环保问题、有机农业概念、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国内生态农业案例、弘毅生态农场的运行模式等内容。在健康的环境下,用健康的办法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品,遗憾的是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使得我们耕地变得不干净起来,从而影响了粮食、蔬菜、水果树的健康生长。雪上加霜的是,有人在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继续添加各类物质,一些陌生的化工名词一遍又一遍地敲响了国人食品安全警钟。之所以会发生众多“毒”食品,概因为连续十几年来大量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造成了食品不安全。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重要途径,而这次讲座以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具体实践为例,说明这一做法取得的成果及其产生的影响与社会意义。

        蒋高明教授尖锐地指出,现代农业有六大害: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生产前五类物质需要开采大量矿山、石油、煤炭,而这些导致了污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现代农业的突出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利用依然在这条路上加大对化石资源开采,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耕地污染。耕地污染造成生产力下降。甚至出现了“守着太湖没水喝”的城市、“癌症村”等。

        中国农业具有生态农业的传统优势,中国是传统的有机农业大国,我们的耕地已持续利用了5000多年。第一次绿色革命帮助19个发展中国家摆脱了粮食危机,然而,大量化学农药和肥料应用造成环境污染、产量下降、食品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加剧了上述危机。目前全球许多国家指出以生物技术突破解决粮食危机,孟山都等企业已在全球许多地方开展了试验,并迅速占领市场。生态学家Tilman(1998)指出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方向,但在大规律成功的例子很少。中国可持续农业呼唤生态学原理的广泛应用。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农民们正在转而回归有机农业。尽管这一产业规模还是很小,但是,从事有机农业的美国农民数量正在以每年约12%的速度增长,而现在全美国已有超过12,000人从事有机农业。尽管国际上有学者提出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十大理由,但由于现实中我国存在着造假成本远低于造真成本等几大问题,发展有机农业仍需要进一步努力。

        蒋高明教授用他们的科研数据说明生态农业与产量维持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生物技术专家对生态农业上的指责是“搞生态农业会饿死人”, 这些指责有些事缺乏科学依据的。影响粮食产量的客观因素有很多,如水利设施、土壤污染等,但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民积极性。我国现在面临着种粮积极性低的难题,而国家为了增加1000亿斤粮食,投资1000亿元用来发展农业科技尤其转基因技术,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的关系。“粮食恐慌”论给农学家带来了经费增加的大好机遇,但是科学家要解决的增产技术与限制中国粮食产量关键问题“南辕北辙”。因粮食价格严重偏低,农民进城打工,耕地撂荒;农民用地不养地,这两条才是限制中国粮食产量的瓶颈问题。

        在国内已有很多生态农业的成功案例,如北京绿牛农庄、河南兰考南马庄等,他着重介绍了自己的案例——山东弘毅农场。2005年以来,蒋高明教授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用生态循环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技术的办法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可食热量。现在人们对于农业产量仅考虑了粮食,另外一半的光合产物没有很好利用。与现代农业比较,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命即可解决粮食问题,又可解决环境问题,还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其出路是从50%的巨大废弃的光合产物综合应用入手,秸秆变肉、变能源、变肥料,在此基础上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中国年产粮食5.03亿吨,1.2亿吨作为饲料应用。年产秸秆6.3亿吨,但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中国秸秆利用格局: 饲料23%; 田间地头焚烧35%;损失15%; 20.5%废弃。秸秆焚烧带来环境污染并排放CO2,使固定的碳很快释放。

        弘毅生态农场位于山东平邑县蒋家庄。农场数据显示每1.14公斤粮食配合1公斤精料,可产生1公斤活牛,粮食占比例<20%,其余为秸秆,并产生大量的牛粪。80%的秸秆被转化,每头饲喂面包草+花生糠的肉牛可带来1679元经济效益(7个月)。大量牛粪进入沼气池产生能源,有机肥还田减少化肥污染,替代化肥。杂草和害虫资源化利用。

        生态农业模式下的粮食产量是显著的,利用0%的化肥,种植出来的有机玉米产量如下:小区试验实际测产(100平方米),用腐熟牛粪获得的产量为746.4公斤/亩;蚯蚓粪的为731.5公斤/亩。中区试验实际测产(524平方米)为 547.9公斤/亩。在17亩实验地段内,他们停止化肥、有机肥养地3年后,获得了上述产量。有机肥养地3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实际产量,比起常规化肥农业模式(478.7公斤/亩)来,不仅产量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当年的玉米产量,在有机模式下,大田玉米产量也可达455.8 kg/亩,小麦407.9 公斤/亩。这个结果是在另外10亩农田中,通过测产得到的。而用常规化肥产量的50%,另外50%缺乏的氮素以有机肥来补充,玉米大田试验537.7公斤/亩,比常规化肥农业高12.3%;小麦仅利用25%的化肥,产量也增加 13.5%。

        弘毅生态农场的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减少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量农药进入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脉冲式诱虫灯利用昆虫趋光性原理,在无农药前提下控制虫害。不打农药,用幼虫灯取代喷雾器,一可节省药钱,二可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农村妇女,挽救了母亲。其次,农田里没有了农药和除草剂,诱捕的昆虫和人工除的草,可以作为重要生物质资源,发展柴鸡、鹅、蝗虫、淡水鱼等,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环境。在健康环境下养殖的动物抗病、节约饲料、肉质安全。再次,农药和近一半化肥工厂关闭,还可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态循环型耕地可捕获巨量温室气体,全国18亿亩如有机质提高1%,可固定301亿吨二氧化碳。最后,土壤有机质提高可提高产量,0.1%的有机质提高可增产40-53公斤/亩,杜绝化肥农药使用才可生产真正意义的有机食物。

        蒋高明教授最后总结指出,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环境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个过程只有30多年的时间。农村环保是中国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生态学为主的农业革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贡献。有机食物生产必须借助生态学途径,秸秆、杂草、害虫必须通过合理利用而解决,而不是粗暴地焚烧或利用化学物质灭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化肥、农膜生产国,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山东平邑的实验模式得到大范围应用,那么中国有机农业的生产成本将大大下降,农田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在讨论环节,蒋高明教授与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卢峰教授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积极互动,他们围绕着生态技术与现代社会问题、工业文明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

        田松教授在点评时着重指出,该讲座不仅仅有现实的意义,更是给工业文明与生态技术的相关理论发展提供了佐证。

        此系列讲座由北京市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所主办,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部胡学习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首尔大学客座研究员杨学功博士也莅临了本次讲座。
    
                                                                                                                                                             

(陈佳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394993.html

上一篇:必须高度重视食品营养过剩造成的糖尿病现象
下一篇: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专家调研弘毅生态农场

3 蔣勁松 李学宽 陈飞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