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学生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tiscience

博文

《咬文嚼字》的“零”、数数与修改“国标”

已有 4587 次阅读 2010-12-31 08: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咬文嚼字, 计数法

 

《咬文嚼字》的“零”、数数与修改“国标”


《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12月20日)列出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第九条是:

九、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比如将“二〇一〇年”误写为“二0一0年”。表示数的空位,有多种写法:阿拉伯数字写为“0”;汉字的大写数字写为“零”,小写数字写为“〇”。用电脑键盘输入“〇”,要比“0”复杂,不少人就用“0”去代替“〇”,结果把阿拉伯数字混入了汉字的数字系统。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瞎猜如下两点。

表层原因:

汉字〇不容易输入,问题出在国标汉字GB 2312-1980的制定上。我猜测,制定国标的人基本上没有懂数学的。没有认识到〇的重要性,因而在一级字和二级字中均没有“安排”〇这个字。后来迫于应用的压力,才补了这个字。

深层原因:

中国古代计数虽然也用十进制,但数数时,不是从零数到一,而是从一数到十!因而“安排”的汉字是:

序列A: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而不是

序列B: 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好像小孩子学数数,也是按序列A而不是按序列B来学的。

序列A和序列B,哪个好,哪个在现在使用起来更方便?显然是序列B。我们从二进制来看,更容易看清。

序列C:1,2,

序列D:0,1

显然序列D更好。

汉字“国标”应当修改,在一级字中应当加入“ 〇”这个字,否则中国的国标始终有严重的缺陷,显得中国人的确没有基本的科学素养。

在此俺斗胆发起一个倡议:要求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修订汉字国标!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399337.html

上一篇:论博物学,我的四篇文章
下一篇:转一篇《博物学导论》课上学生写的作业

1 蔣勁松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