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山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UECO 我们是一群执著的人 怀抱一个共同理想 ——大自然

博文

也说生物学野外研究工作

已有 4108 次阅读 2011-1-8 01:16 |个人分类:科研随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刚才见窦亮对生物学中野外研究工作必要性进行了写作,正如他所言感到很多无奈。

的确,现在生物学中传统意义上的生物学和现在流行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已然泾渭分明。人们更多追求的是那看不见或者需要借助种种高昂仪器才能看见的生物学。诚然,之前考硕士时我也是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怀抱一腔热情,然而阴差阳错地最后却走上了动植物生态学的道路,且一路走了下来,却也乐淘其中。

在当今这个只以论文或者论文影响因子衡量科研绩效的氛围之下,做动植物宏观生态学研究的人比之做微观分子生物学的人的确吃亏不少。大家常年在外,烈日下,风雪中,高海拔,低氧有时还得冒着生命危险,但得到的却不多。这与野外实验本身性质有关。野外工作与实验室工作明显不同,实验室工作周期多以天或月为单位,而野外工作研究多以年为单位。因此对野外实验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容不得出错;如果稍微不当,当年的研究往往白费,只能明年从头再来。但是,因为野外研究受到地理、环境、天气及当地人为等众多因素影响,这些往往又很难控制,导致了研究往往比较粗犷或者不尽人意。所以,请不要拿野外工作的论文与分子生物学发表的论文比较。正如也请不要将一些工科论文和理科(特别是生物学领域)论文比较。

尽管如此,我从未后悔过从事野外生态学研究。他者不言,光是在野外研究中访寻名山大川,见识奇异风土人情,结交天南地北朋友,去多少人花钱也不能去的地方,就足以让我们快乐。而且野外工作培养了我们强健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开朗的性格以及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1646-402183.html

上一篇:少数民族文化与野生动物保护
下一篇:污染严重的垫江五龙桥河段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