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也说“一流教授”与“一流大学”

已有 4294 次阅读 2011-1-11 12:28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教授, 一流

才刚看了王号老师的新博文“不缺一流教授,为何没有一流大学”【1,顺手在下面写了个断句评论“一流大,学;一流教,授”,由此产生了一点儿感想,赶紧写出来(还没吃午饭,所以写得简短点儿),好让我这个沉寂了一周的博客再产生一丝生机。
关于“一流大学”,其他博主老师没少写博文,我自己也乐此不疲地写过一些博文和评论,其中一篇就叫“建设‘一流大学’的模式”【2】,直接把最近一些年中国的很多大学建设的特点概况为“一流大、学”。其实说到“一流教授”的话题,我们也不妨断句成“一流教,授”并做适当的谐音,就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一流大学”及其建设做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流教”的意思是好的大学应该有“一流”的高水平的教学,因为这是大学安身立命之根本,自然不该也不能脱离了“教学”办大学。。这个“教学”的内涵比较广,不但包括教师,还应包括学制和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其他教育设施和资源的配置等。而这里谈到的“一流”,倒不是说这些条件每一个亮出来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而是指各种条件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教学系统是最完美的,其效果是最好的。一般人认为,要“一流”就必须什么都要上最好的,结果是被建设的“一流大学”的规模是最大的,学习对象也是最顶级的大学的制度和方法,聘请的教师也都要是“一流”的,用的设备设施也都是最顶级的品牌……这样弄的结果,是可以在花费了巨资后做到“大名鼎鼎”,让大学成为“名人”和“名牌”扎堆的所在,但能否真正成为“一流大学”,却很难说。道理很简单,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系统,必须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高效率地运转和发挥最佳的效能,这要求每个环节、每个人都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时“好用”远比“好看”和“有名”更重要。任何一所大学,如果简单地追求某项指标的卓越,或者追捧少数名人、牛人(包括传说中的“一流教授”),是无法真正成为“一流大学”的,其建设要靠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
“授”是付出和给予。“一流教授”要亮出高水平的真功夫、拿出实用的真本事传授给学生们,用自己的真知灼见指引追随者们前进。在大学里面,有了“教”还不够,还必须有“受”,要有大批潜心向学的学子和年轻教师,去接受高人传授的知识才行。所以,“一流大学”,不但要有“一流教”,还应该有“一流受”。即学生应该用最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好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迅速成长,而不应该长期让自己头上的“光环”(“高考状元”之类)晃花了自己的眼睛,总沉浸在往日的成功之中。事实上,“一流”的学生及其学习,并不能全靠天赋和已有的基础(这些是招生的时候很重视的),更要靠良好的心态和不断的进取。
有了“一流教”和“一流受”,我们或许能看到“一流大学”的希望。
****************************************************
参考:
【1】       王号:不缺一流教授,为何没有一流大学
【2】       吕喆:建设一流大学的模式


一流大学之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1635-403302.html

上一篇:闲话“单位”
下一篇:“海绵”与学习

23 武夷山 刘洋 杨学祥 诸葛淑媛 陈儒军 曹广福 张星元 王德华 王号 陈国文 吉宗祥 金小伟 柳东阳 李学宽 侯成亚 许培扬 曾庆平 唐常杰 武京治 丛远新 刘广明 张骥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