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故事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gmxxl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原理

博文

日益异化了的大学“干部”调整 精选

已有 5085 次阅读 2011-1-22 08:4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大学, 教育部直属

    大学的“干部”调整既可以指校级层面上的干部调整,也指大学内部的干部调整。前者指教育部对直属高校的校长或党委书记进行位置调整。如自201011月到2011110日,共有1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被调整。前者也指各省级党委对地方大学进行的干部调整,一般每四年就会大规模调整。后者指各高校对自己的中层干部(处级)进行调整,各高校具体规定不同。有的二年一届,有的三年一届,有的是四年一届。也就是说,大学干部每过2-4年就会被调整一次。本文的论述重点是后者,即大学内部干部的调整。

    照理讲,大学干部调整是大学内部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在频频调整的背后,却潜隐着背离干部调整初衷的事情。大学干部调整越来越异化了,干部调整的目的正为干部调整的结果所否定。一幅干部调整的异化图正在生成。

    干部调整异化了大学的本质属性

    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追求真理、探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性组织。大学不是政府,不是官场,官场规则不应该适宜、不适用于大学。可干部调整的后果,是强化了干部的政府部门属性,弱化了大学的学术本质。政府通过调整大学校长、书记,把大学等同了政府行政部门,特别是近几年所谓的干部交流,即大学与政府部门的干部互换机制,则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的政府部门属性。大学内部也是如此,讲求“届”的概念,讲求“交流”的理念,完全忽视了大学的学术属性。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大学的校长一般是由校长遴选委员会来选聘,一般没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大学内部,校长以下“干部”一般由校长或教务长聘任。大学的“干部”聘任基本体现着大学的学术性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我国的大学干部选任则完全按政府官员的选任模式进行,更多地追求的是政治性目标和价值取向。应该说这样做的后果即是把大学演化为政府部门,大学内部则由学术共同体变成官场。大学的运行模式,也由自下而上的、平等的学术共同体集体协商模式变化为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的官僚集中决策模式。大学的干部越来越具有对大学各类事务包括学术事务的话语权、决策权、执行权。大学的学术属性逐渐被异化为政府性的官僚属性。

    干部调整异化了大学人的角色属性

    大学人的角色应该是学术型的、学者型的,他们的基本职责应该是学术探究、教书育人。大学中的主体性角色应该是教师,教师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的其他人应该为大学教师服务。而干部调整的结果则弱化了大学的本色,异化了大学的角色属性。繁琐的干部选拔程序,仪式化的民调、考察、公示,威权的任命,无不彰显着大学干部的重要性。大学成为干部的战场,成为官员表演的场域,成为官员呼风唤雨的地方。一系列仪式后,“干部”成为大学的主角,成为大学的主体,作为权力载体的干部成为大学中的绝对权威。而教师成为干部的附庸,成为大学的配角。只要看下当下的大学,就会发现,大学已经不是大学了。大学的官员耀武扬威,指点江山,他们是真理的化身。大学的教师在官员面前唯唯诺诺,失去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大学的教授成为官员的打工者,他们无偿地、自愿地给官员当配角,帮官员写论文、做课题、争项目。大学的官员,包括大学中最具学术性的科研处长、教务处长,口中已经没有了学术味道,表现于外的严然就是一个官员。大学人不再以当教师为光荣,而是人人想当官。教授不带“长”,那是没有本事,没有人缘的象征。即便是一名教授,如果他还有一个“副处长”标签,大学人一般也会称他“*长”,而不称其为“*教授”。当然,这样做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大学官员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大学干部中有教授、副教授头衔的人越来越多,即是明证。有人甚至认为,这就是“教授治校”、“教授治学”,真乃吊诡!

    干部调整异化了大学人的目标追求

    大学干部背后是利益的分配机制,是资源、权力的占有。报载:在科技部刚刚公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通称973计划)2011年启动的172个项目前两年预算安排和2009年立项的107个项目后3年预算安排中,总计279位负责人中,现任行政领导近210人,包括高校校长、各学院院长,科研机构所长,公司副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等,占总人数的近75%。在2009年新增选的院士名单中,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管理人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85%以上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都是带“长”的人物。2010年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九成,不带任何“长”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1]大学人本以追求真理、教书育人、探究高深学问为己任,可随着干部利益的日益丰厚,大学人开始改变了自己的目标追求。“学而优则仕”正成为新一代大学人的目标追求。现在各大学引进人才的政策也正在悄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原来的物质利益以外,给予行政职务正成为新的待遇。在大学人改变目标追求的同时,大学人,包括大学中“以学术为主”自居的学术牛人,在行政职务的身份下,在学术研究上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少了。有学术牛人曾坦言,在学术投入的精力不足三分之一。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术成果看来只是画饼充饥。

    大学中的干部调整日趋频繁,调整运行期日渐其长,调整过程日益官僚。它异化了人们的身份,异化了人们的目标追求,它让大学去行政化、去官化渐成为一句“官话”,一个口号。看来,中国大学去行政化、去官化的路还会很长,大学回归学术之路或许会是路漫漫。


[1]  雷宇,叶铁桥.973首席科学家七成头衔带“长”[N].中国青年报.2011-01-06:(03.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436-406717.html

上一篇:大学应该育底气
下一篇:复旦大学章程制定何以步履唯艰?

22 苗元华 刘进平 王庆林 李学宽 侯成亚 许磊 杨洪强 柳东阳 张骥 武京治 逄焕东 于锋 陈安 武夷山 王晓峰 周可真 罗帆 李毅伟 许培扬 高峰 niubizationl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