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从土拨鼠看人类语言的进化

已有 4241 次阅读 2011-1-25 10:01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人类, 语言, 进化, 土拨鼠

科学网新闻:科学家发现土拨鼠有自己语言,会形容人的长相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3197.shtm

尼古拉·特斯拉说:“电子也会说话”!(某网友的读后留言)

这留言可能是讽刺,怀疑这么低等的动物是否能进化出语言。这样的怀疑,其实纯属误解。土拨鼠没有语言,只有“单词”,应该没有严格的语法,只是看到不同的危险发出不同频率不同长度组合的声音。

动物的语言中,鸟类比较突出。有的鸟,也有方言,别的地区的同类听不懂。我怀疑,土拨鼠也可能有方言,叫声组合可能不是遗传的,而是经过一代一代的记忆逐渐积累并固定下来的。幼体会观察成体的行为,什么性质的危险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会深刻铭记,而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语言本来就是毫无意义的符号)。等它慢慢长大,发现什么危险,就无意识地使用相应的叫声。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可能跟土拨鼠没什么差别。

人类语言的起源可能跟土拨鼠差不多。不同的种族,发音器官的遗传结构没什么明显的差别,而语言却五花八门,毫不相通。至于英语和德语的词汇、日语和汉语的词汇,都是后来种族间交流的结果。要是从来没有交流、借用和翻译,任何两种独立发展的语言都不会有多少共同的成分。

语言词汇的产生,跟进化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差不多,本来都是毫无意义的,没有好也没有坏。一些偶然的因素,决定着哪些音节组合(原始的语言只有发音,是没有文字的)最终能被选择并固定下来。那些影响因子,可能永远无法考察。几万年前的东西,变异又很快,又没有记载或化石,可能真的无法考究。甚至,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只几万年,在人类最后一次走出非洲之前,说不定早已拥有共同的语言基础。当然,这基础是很不稳固的,相互隔离不久就变得面目全非。当然,共同祖先比较近的语言,还是有些相似之处,譬如印欧语系。

人类最初的语言,应该只有常见的名词和动词,稍后出现主格和宾格之分。而就这几个重要成分,其排列顺序在各种语言中也各不相同。严格的语法,是后来的事情。至于书面语言,那是最近几千年的事情,因为种族间的交流,许多语言使用差不多相同的字母,并有大量的同源字。

语言对人类的智慧进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另外的话题了,很复杂。我对语言毫无研究,如果您觉得毫无道理,只当是猜想。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407625.html

上一篇:祖先崇拜与天人合一的科学依据
下一篇:性感的社会生物学

2 杨华磊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