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海外华人学者混得怎么样?” 好问。

已有 3033 次阅读 2011-1-30 07:5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海外华人, 杂志编委, 学会理事

“海外华人学者混得怎么样?” 好问。 (107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29, 2011 07:31AM

这是一位叫刘岩的老师的博文[blog.sciencenet.cn]的题目。“混得怎么样”的问法很微妙。因为“混得如何”是个多意的表达方式。不知道为什么国人对杂志的编委、学会的理事如此地“感兴趣”,居然要用这样的“指标”来判定学者的研究业绩。 

在镜某看来,杂志的编委、学会的理事基本上就是“学雷锋”的事儿。洋人们不会因此而能够获得丝毫额外的“利益”。有擅长做这样公益事情的人,那就让能者多劳吧。仅此而已。 

不知道这位刘老师是否有博士的学位。不论是文科背景还是理科背景,李老师收集数据和解读、解释数据的能力都相当缺乏。院士的名誉是对这个人过去工作的评价,而科研水平则是“进行时态”,是要对现在和今后的事态作分析。从复旦的陈良尧老师读博经历可以看出,至少复旦的陈良尧老师的博士生们都没有能够达到当年陈老师读博时代的水平。 

可以说海外华人学者混得不怎么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当中的多数人都没有在“混”。因此也就自然是“混不出来个样子”来。 

成功可以有许多种,不必都是学术上的。洋人的水平再高,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也不管用。好莱坞的明星再漂亮,也不能娶回家里来做老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埋头苦干”的问题,而是个“风马牛”的问题。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09041.html

上一篇:有没有不能被放大的单位(尺度)呢?
下一篇:值得一听再听的中国版的《1812序曲》: 交响史诗《 红旗颂》

6 刘进平 曾庆平 朱志敏 陈龙珠 吴国胜 hangzho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