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ity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vcitym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博文

学术会议产业化

已有 2825 次阅读 2011-1-30 12: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看到“中国科学的黑色素瘤 1:“被EI和ISTP双检索”会议”(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11&do=blog&id=408550)博文,是我想起了这起浪潮的起始时间。
记得2008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一个人工智能会议,其中国内学者在这个会议上搭车做了一个workshop,之后这个workshop的论文全部被EI检索。由此激发了国内学术产业大军的蜂拥而至。2008年尝试在国内举办少量的会议,2009年被很好检索,于是乎,2009年大批会议举办,并通过email广泛宣传,广而告之,为那些即将毕业、即将评职称等刚性需求者提供了平台。2010年的检索高潮显现。
下图是在Web of Knowledge(SCI、SSCI、ISTP)中的初步检索,其中地址中有China的情况。统计结果也发现了类似的特征。我国工程论文(EI)发表数跃居世界首位,与此不无关系。
 
这些会议为那些刚性需求者提供了供应,而供应者也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所以才使这个类型的学术活动突飞猛进。最终演变成了国际学术会议产业化。
不过,这样的会议有个特点,就是明细的“去行政化”。虽然大家对这样的会议有诸多争议,但它可能还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这个可能就是中国学术规范、科研环境净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347-409123.html

上一篇:期待像指南针那样研制我们自己的高端仪器
下一篇: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中涉及节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课题(一)

2 刘进平 黄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