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最恨不是福建人——那一碗浓香的功夫茶哟【上】 精选

已有 5780 次阅读 2011-2-6 19:34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福建, 玻璃杯, 北回归线, 功夫茶

  我知道功夫茶不是因为福建,是因为汕头。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个工作,在汕头,去了之后才发现去错了,因为北回归线上的阳光是我这个北方人有点钉不住的。
  就看见街上有买凉茶的,各种颜色,玻璃杯,且被一块方玻璃盖着,看上去很清火败火的意思。好像是1块钱还是5毛钱一杯来着,我一直疑惑于自己到底喝没喝上一杯,因为,对于我来说,好像1块钱来解决渴的问题依然是一个需要考虑一下的价格。
  一度过过穷日子,且过过中国特色穷日子的人大概才能意识到我的这个犹疑是多么的正常。
  总之是忘记了在汕头到底喝没喝那玻璃杯里的凉茶,不过,在凉茶摊前的那段犹疑却是一直没有忘记的。
  也是在汕头的那段日子,我看到了街边喝功夫茶的老爷子们,当时就以为潮汕人才是喝功夫茶的人。甚至我们科大同去汕头工作的朋友鄙夷道:“还说这边是开放地区呢,我看他们一点没拼命努力工作的意思。”那意思是,看街头的喝茶人就知道了。
     
  很久以后,才知道其实福建人才是中国南方喝功夫茶的最大人群。
  不过,我却没有细细坐在茶社或者街边品过功夫茶,这怕是到目前最大的一个遗憾了。
 
  我一直设想着一个这样的情景:
  ——夕阳西下
  ——温暖的夜色环绕四周
  ——有海风吹拂
  ——一杯永温的茶
  ——一张慵懒的长椅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场景吗?
  
  不过,稍微不太理想的是,福建人喝茶不是“永温”,而是要热,也所以,福建人练就了一只不怕烫的左手手指尖,刚刚在半秒钟前沸腾的水一下子冲入一个放入一小包茶的茶壶,然后,经过两轮倒手,水似乎必须漫过手指尖,然后带了微酽颜色再进入到你那其小如酒杯的功夫茶具中,拿起,一饮而尽,才完成了功夫茶的最后一道工序。
  而为你沏茶的人,每每都是满壶的开水注入,且直接以手倾倒,不练就一双不怕烫的手是根本就无法完成如此只在瞬间完成的工艺活的。
  相对于福建人的手——尤其是左手——来说,我的手真是太娇贵太娇贵了。
  
  其实,第二次的泉州之行才使我真正知道了功夫茶究竟是怎样回事。在华侨大学一个学院的院办,就放了一套功夫茶具,主人说,在华侨大学的每个办公室,都有这样的茶具。
  看到我惊愕的样子,他又告诉我一个趣事,说原来校长嫌这样太浪费时间,一度下文要把所有的功夫茶具全都撤掉,后来好像也这样做了,可是撤后大家一时受不了,慢慢地只好重新恢复了。
  我笑道:这个校长一定不是福建人,尤其不是泉州人。连我这个外乡人都知道功夫茶才是福建最大特色,他怎么会做出“驱逐功夫茶”的举动呢?
  
  当然,功夫茶禁而未禁,今天依然是几乎每个办公室必备的家什。
  
  正喝着的过程中,来了一位陈教授,主人抓紧时间介绍我们认识,寒暄过后,“坐下喝一杯”,陈教授就也坐下。此时,我们已经喝过3轮功夫茶,主人说“得换茶了”。
  啊?刚喝几口呀,而且茶壶里面还有那么多茶,也太浪费了吧?我忍不住出了声:就这么多的茶,我一天怕多喝不完,得分多日喝才可。
  
  主人笑笑,说茶已经没味了,而且来了新客人,所以必须得换。此时,陈教授从兜里拿出两小袋茶包,说“喝我的吧,我这个也不错”。主人连说“也好,也好。”
   
  我顿时又有惊异的表情,陈教授接着说:“陈博士你是没在福建待过吧?我们这里的人,顺手拿几个茶包作为打招呼的东西,也算是一个传统了。”
 
  啜饮的过程,感觉到时间流逝得更加缓慢,虽然过程显得很繁琐,但繁琐是主人的,客人只享受那淡淡的清香和午后难得的闲适就够了。
 
  《最恨不是福建人——那一碗浓香的功夫茶哟【下】》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10913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483-410694.html

上一篇:特羞涩地申请成为别人的好友
下一篇:最恨不是福建人——那一碗浓香的功夫茶哟【下】

9 李小文 吕佳龄 杨学祥 刘艳红 李毅伟 赵凤光 李学宽 罗帆 赵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