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学人做科学事 精选

已有 6424 次阅读 2011-2-8 12:48 |个人分类:个人随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科学家, 海龟, 国家利益, 土鳖, 学术敌人

科学人做科学事

(王德华)

 

小时候有线广播里每天晚上八点半都听一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International 就一定要实现。

我们在纪念册上也写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更知道: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俺老乡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后来知道,地球、洲、洋、国家、地区、县市、乡镇、村、户、个人….

生态学上分:全球、景观、区域、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基因…..

 

这就是尺度 (scale, scaling)的问题。

尺度不同,现象、行为、结果都不会相同,结论和原因也不相同。

据说分形理论可以分析局部和整体(大局)的相似度。

 

全人类的利益:在全球化时代(Globalization), 全球一体化是一个潮流,挡不住的,美国也挡不住。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传统,改变了人们的眼界和胸襟。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经济问题…. 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问题,必须有更高的视野和更宽的胸怀来分析和解决。我们共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所以,关于保护家园的科研成果,关于大自然的探索,全世界都要分享。我们今天享受到的科研成果,电视网络汽车飞机,都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奉献。所以类似保护家园之类的的科研活动,全球都要支持。

这个时候,谁是学术的敌人?弄虚作假、学霸、减少科研费用是敌人。

 

国家利益:国家是有自己的利益的。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籍。有International的眼光和胸怀,心怀自己的国家,这是必然的心理需求。流浪儿和四世同堂的温馨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心理是有不同的。科学本是单纯的,但时代变了,一旦成为社会活动,就不再单纯了。科学一旦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有了瓜葛,就更复杂了。但,这又是必然的。本来单纯的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成为了各国经济利益分割的筹码;知识产权之争,一直不断;诺贝尔的成果也用在了战争上。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核武器,大家都知道的。咱们国家的两弹研制成功产生的影响,大家也知道的。这个时候,你不会说科学没有国界。国际科学成果可以分享,但科学是有局限的,科学的成果是有条件的,所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成果。尺度变了,原因和后果都可能不同。技术的局部性,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尺度上,谁是学术的敌人?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侵害国家利益... 是敌人。

 

单位利益:在一定尺度和条件下,多样性会导致稳定性。局部利益也是必然存在的。大学、研究院所,都要自己的利益。资源是有限的,有限就有竞争。相对的竞争是必然的,相对的不公平也是必然的。进行过多的分析,似乎没有必要。

这个尺度上,谁是学术的敌人?没有担当重任的人才,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规章制度,行政化的体制,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 是敌人。

 

全球一体化是个趋势,但全球的资源永远不会平均分配和公平分配。美国的成功是一个地区的经验,不是标准模板。全世界都像美国一样的消费观念,后果不用说了。那,为什么美国做到的,而不让我们做?他们享受到的,为什么不让我们享受?答案你知道的。黑社会一直会有,警察也一直会有的,你也懂的吧。

 

朋友就是朋友,父母就是父母,同事就是同事,师生就是师生,这些关系很简单,但处理起来很复杂。敌人和朋友,也是一样。我们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美帝国主义都是反动派,国民党也是反动派,亚非拉是我们的朋友。敌人和朋友的内涵和地位在转化,生身父母不会随便换的,认不认是你的事,但你肯定换不了。血脉,无法更改,生物学告诉你的。杰克逊再换几层皮,也不是白人。谁都别怨,怨父母更是无理。没有父母,哪有你?

 

广交朋友是正道,开放改革是正道,固步自封是死路。但,我相信“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这句话。谁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能支撑我们身体站立的是脊椎和双腿,硬骨头。软骨病,站不起来的。腿脚受损,走路不稳。这道理明白吧?

 

研究生学业好,靠自己,别靠导师。

大学办得好,靠敬业的教授,别靠行政。

国家要发展,靠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科学人做科学事,是正理。可这个世道,还有正理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57-411087.html

上一篇:发表SCI论文可以用中文姓名了
下一篇:发表 SCI 论文可以“集体署名”是不是洋人学习咱们的?

26 戴力扬 孙学军 蔣勁松 许培扬 迟菲 李永丹 虞左俊 刘立 尚松浩 李学宽 曾泳春 朱教君 吕喆 刘进平 陈安 饶海 赫英 孙平 杨顺楷 王琛柱 齐霁 陈永金 冯利霞 hugege xqhuang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