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教学”的解读

已有 2383 次阅读 2011-2-12 18:5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教学, 教育, 说文解字

“教学”的解读。教有两个发音,jiao1和jiao4。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11/2011 22:23:08

从词组的结构上看,属于“借贷”的结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蒋老师 “提倡”繁体字,还是很有道理的。学的繁体字是“學”和“敩”,后边的学字就很像“教”的样子了。教的繁体是“敎”,与学的字头有个“⽘”的字头。

“教”的本意里也有“学”的意思,而且是强制性的“学”。这个意思在“信教”的说法里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强制性的、不信都不成。“教学”因此也被理解成“叫学”=让他(们)学的状态。学校的说法与猪圈、羊栏的结构是相仿的。“校”就是个强制性的、让孩子们“学”的地方。

“教学”通常发音“教(jiao4)学”。这个“学”是指既成的学问体系,强制性地让孩子们去掌握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应试教育。“教学”还可以发音“教(jiao1)学”,讲授如何去“学”的事情。前者是说鱼,后者是说“渔”。大学的老师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讲“渔”。

问题是如今的大学也有些“幼稚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孩子们的“幼稚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说经济不发达时代孩子们虽然少营养,但精神上早成熟。如今是过营养而精神上晚成熟。老师如何能够做到“教(jiao1)”孩子们“学”?首先老师自己要“学”,从自然里“学”,从实验中“学”。之所以大学老师要搞研究,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如何去学,才能让自己昭昭,然后才能让弟子们明白。

要做到“渔”的学,最有效的办法是少人数的讨论。所谓擦出火花来就是指通过讨论,大家都开窍的情形。很有些像“读经班儿”的那种状态。学什么?读经班是讲已经完成了的体系,而学术上则需要讲究更高级的形式。同样是学物理,一组搞过He的液化、用过液氦,一组没有,那么两组人之间就会有个很大差距。用到液氦,就是一个档次,液氦的使用量就如同GDP值与石油消费量一样。

国内大学的授课中,有多少是“读经班儿”的那种状态呢?不妨看看那里对“教学”的读法。镜某的理解是jiao1-xue=教人如何学=授人以渔。而授人以鱼,即便是再大的鱼,也有吃完的那一天。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12329.html

上一篇: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下一篇:部长的工资与论文的数量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