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进化心理学:女孩的数学能力差?

已有 5272 次阅读 2011-2-18 14:0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数学, 孤独, 女孩, 进化心理学, 男孩

女研究生越来越多,但数学专业的女研究生也越来越多?没有数据,不敢胡说。这里,仅仅讨论一下女孩的数学能力问题。
-----------------------------------------

两性的身体差异是明摆着的,不存在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而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容易定论。数学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从中学开始,女孩的数学成绩就明 显不如男孩。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两性的脑子是不同的,譬如,雄性可能对方向或地形比较敏感,雌性可能对细节比较敏感,因为雄性是负责打猎的,雌性是负责采 集的。即使存在这样的差异,它能影响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打猎和采集需要的计算知识就能造成那么明显的差别?

其实,中学的数学可能还没难到那样的程度,使女孩的脑力不足以承受其难度。两性数学能力的差异,可能在于对数学的认识本身。 和其他学科相比,从小学的算数到高等代数,数学是越来越难的,它不像英语、化学、生物学等等,只是细节的积累和增加。困难,是数学的特点,正是对此特点的 认识,导致了两性的不同反应。基于本身的行为取向和传统的认识,女孩可能倾向于认为学好数学是需要天才的脑力,自己不行,就别做太多的努力。上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研究发现,越是聪明的女孩,越容易放弃复杂的难题(资源浪费)。她们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能力就到此为止了,而不愿继续尝试。而男孩,则倾向于把数学当成一项有难度的技术(skill),他的行为取向是,越是困难的东西,越要努力掌握它。

对 于困难的技术,男孩具有天生的克服欲望,这倒是性别角色使然的本能差异。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雌性主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实现生殖目标,而雄性则是通过“能 力”获得交配机会,所以男孩从小就表现得调皮、好奇、好动和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行为取向,就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脑游戏的着迷也是一个很好的 例证,许多人认为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是因为里面的色情和暴力等不健康因素,那是误解,其实真正让男孩们着迷的因素很简单--困难(包括危险)。一个游戏, 如果10分钟就能打个通关,不会令人着迷。

如果说男孩和女孩的电脑游戏能力有差别,应该没问题,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游戏,女孩完全能玩好,关键问题是她们不喜欢费那么大的劲,她们觉得用那么多功而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得不偿失。

进化过程决定了两性思维方式的普遍差异,雌性更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而雄性更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数学是虚拟的科学,它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这可能也是女孩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所 以,男孩女孩对数学的态度,不仅仅是采集抑或狩猎的差别,而是生存和生殖策略的一部分,高尚一点说,是理想和抱负问题。所以,那么多男孩沉醉于竞技电脑游 戏,那么多女孩孜孜不倦地经营着“开心农场”,他们都能从中获得乐趣,这两类乐趣的生物学基础是不同的,心理学基础更不相同。

除了众多的 心理学理论解释和可能的社会影响,女性对数学的兴趣还可能与其对社会“联系”的期望有关。与雄性相比,人类的雌性是惧怕孤独的,而数学常被描述成孤独者的 学问。在家里,女性常常通过喋喋不休的唠叨与丈夫保持联系,在社会上,她就喜欢选择一些能广泛接触他人(特别是男人)的职业,譬如文秘、教师。

当我们想到数学,就会想像一些孤独的天才趴在书桌上写着一些夹杂希腊字母的艰涩公式。有时,这些孤独者可能从其狭窄而混乱的蜗居跑出来,大喊“找到啦!”,并在大学的走廊里贴出他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能世界上只有五个人真正关心。 这样的描述,我们都不陌生,这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的女孩愿意选择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的雌性祖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的孩子们早就被饿死了。基于生殖特征和对 后代投入的特征,决定了女性喜欢社会性的(social)工作,而不是数理化等方面的孤独工作。对数学的普遍误解,可能是导致女孩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另一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的“困难”和“孤独”恐惧两个原因,心理学家认为,女孩子对数学的畏惧还有来自周围的心理暗示,如果人们普遍认为女孩的数学学不好,她就受到暗示,觉得自己就是没这方面的能力,学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stereotype threat effect)。有不少的实验证明女孩的数学能力并不差,要克服这种恶性循环效果,或许建立女子学校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414113.html

上一篇:接吻的进化心理学
下一篇: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社会功能

6 杨月琴 郑波尽 许培扬 杨华磊 肖重发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