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幼体文化与科研精神

已有 3106 次阅读 2011-3-8 09:0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化, 科学, 精神, 幼体

什么是幼体文化?这只是我个人的定义,理解这个定义,需要先看看幼体行为和成年个体有什么不同。

幼体对事物的价值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因为经历的少,这是自然的。譬如,一个孩子玩一个玩具,很快就玩够了,弃之不理。如果有别的小朋友来,对这个玩具感兴趣,他就很可能又来抢。在他的潜意识里,别人喜欢的就是好东西,我就要争取。

这种现象充斥着我们的文化,尽管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时间不能说明问题。我们积累了超越别国的技巧,这些东西都被定义成灿烂的民族文化,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是成熟的文化。譬如说我们的文化喜欢围观,就是小孩子的好奇心。什么是好奇心,就是对事物的价值不了解,看的人越多说明它越有价值。别人看,我就产生想看看的冲动。我不是说外国人没有好奇心,但我们的好奇心更容易被周围个体所影响,这一点中国和西方国家可能是有差异的。

再譬如,我们喜欢谈论别家的事情,这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其实,这也是幼体特征。小孩子对事物了解的少,容易嘲笑别人:我有小鸡鸡,她竟然没有,太可笑了。笑话别人,是我们文化的常态。如果不和同事邻居聊聊别家的丑闻,看看那家儿子惹祸了,哪家女儿丢人了,好像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这是许多出国的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和西方人共处,他们对别家的事情就没多少兴趣。

我们嘲笑别人的一切,别人吃的饭,别人穿的衣服,谁家的孩子见了不问“阿姨好”,等等。这些都是幼体特征,也是幼体文化的特征。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谁如果冬天穿着拖鞋,就会被嘲笑,而在美国就不会。

总之,幼体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价值判断的趋同,而不是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你可能说,全世界谁不是这样?西方人也都爱钱,甚至比我们更疯狂。这只是一个方面,在更多的方面,还是我们的文化表现的更突出。

别的先不多说,就看看幼体文化对我们科研精神有什么影响。科研是需要持久兴趣的,像小孩子那样三分钟热情肯定是不行的。同时,科研也是需要个体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对认定价值的追求,而不是看别人做什么,做的人多不多,做什么的人多。

价值的判断,也就是利益的判断,包括判断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给小孩子一个选择,要么现在就给一块糖,要么10天后给10快糖,他很可能选择眼前的利益,而成人可能会选择后者。这就是急功近利。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就是幼体社会,或者说,就是女性化的社会。我在“为什么女孩的数学能力差”中大概讲过类似的问题,那里说的是两性差异,这里说的是文化差异,两者似乎是有联系的。当然许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但社会制度也与文化有密切关系,想一夜实现亩产几万斤实现共产主义的幼体思维,可能并不是任何文化都能能做到的。

西方人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远远超越我们,就与他们的文化有关。一旦突破了技术上的瓶颈(譬如电的发明),他们的冒险精神和坚韧不拔专心致志的精神就能“突然”爆发。有人会反驳说这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其实也不全是,还是与他们的精神有关,与他们的文化有关。许多人穷尽半生或毕生精力搞研究,并不是为了挣钱,反倒是我们的科学家更关心待遇问题。

单从我们的科学网博客,是否能看出一些问题?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419949.html

上一篇:基因和朋友
下一篇:中医药与病菌之进化

4 郑波尽 杨月琴 侯成亚 zgg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