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创新系统的行为应该是涌现出来的

已有 3797 次阅读 2011-3-10 07:13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创新

创新系统的行为应该是涌现出来的

武夷山

 

希腊学者Yeoryjos A. Stamboul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Globalization(技术与全球化国际杂志)2007年第3期发表文章,Towards a system approach to innovation systems and policy(探讨对创新系统与创新政策的系统进路),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发人深省。文章说:

 

尽管“创新系统”这个说法含有“系统”这个词,但是,创新系统的系统性质迄今基本上未被好好地探索研究。

无论是国家创新系统、部门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还是技术创新系统,要想使这类概念有意义而不是空谈,这些系统就必须表现出某种能够导致具体而持久的业绩之特殊行为,此行为可归结于起着基础作用的互作用规律,也就是支配着系统要素之间互作用的系统制度(机构、设制)之间的交互联系(wiring),创新理论学者奈尔逊在2002年称这样的交互联系为“社会技术”。

博主插话:在中国,常有人说“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重要”,其实就是说,“社会技术”这种软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比硬技术还要重要。对“软技术”概念感兴趣的,可参阅中国社科院金周英老师的相关文章。)

整个创新系统的行为,应该是通过系统要素的互作用而涌现出来的。

博主插话:而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千万记住!

创新也是一场反复进行的博弈,每一参与方(包括公共部门)都必须决定:自己在博弈中是采取合作姿态还是不合作姿态(无论是明确的还是隐藏的姿态)。创新系统之间的差异,就看这场博弈是如何进行的。

博主评点:我国有不少人在关注如何架构创新系统,例如倡导“产学研用”相结合,而没有看见或视而不见创新舞台上真实的博弈状态,不了解各方的博弈心态,那么,如此架构起来的创新系统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系统”,能否发生预期的功能,也就可想而知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557-420631.html

上一篇:学术界怪现状之一例,可叹!
下一篇:此报告因故改期,特告

16 杨华磊 黄晓磊 许培扬 李泳 钟炳 金小伟 黄富强 曹聪 赵凤光 吴吉良 姜洪洲 陈绥阳 王号 刘全慧 xqhuang itbood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