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乌托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冉冉何之 教育与思想——快乐的乌托邦

博文

逻辑人生(18)——中国“科学不及,人文过之”

已有 3223 次阅读 2011-4-4 21:54 |个人分类:哲学科学评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中国

    中国“科学不及,人文过之”。
    最近陷入“逻辑二难推理困境”:想写点东西怕得罪人;不写点东西,不吐不快。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物有不平则鸣”,故,吐纳之!
    最近很长一段时间研究了空间哲学,同时也涉及到部分时间哲学的问题。空间和时间概念与自然科学本质一样,而形式略有不同。主要在于时空的人类生成机制。
    时空的外在形式与人的内在本质相符,不存在脱离人的时空概念或者实体。此乃“人存原理”的体现。
    根据时空的人类的形成机制,借助社会学家的语言(尤其是马克思的语言)可以认为:
    (1)中西在物理时间和空间上是一致的;
    (2)从历史时间和空间角度来讲,西方在前,中国在后;
    根据“时间是生产出来的空间”原理,可以知道:
    (3)中国的空间落后于西方的空间。
   故,将中西混为一谈,是“时空错乱”。
    不过,由于西方在前,我们可以参详西方发展道路的曲线图。此曲线波动起伏,可能无限延伸,也可能突然中断。可作为中国发展道路的“后车之鉴”。
    “人文过之”是因为中国背上了“君子不器”,“三道凝玄,诸法湛寂”的五千年的人文包袱!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黑格尔),也是时间推延的真正动力。
     人类文化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通过博弈分析,权衡利弊,会形成利益制衡机制。譬如民主。
     科学利弊产生争论的本质在于“科学的异化”:科学乃人创之,反过来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仍是人的创造物。
     黑格尔:中国没有历史。
     中国真正产生历史的起点在于中英鸦片战争。
     三十年改革开放,仍是要学习西方,结合中国之特色,国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故中国三十年,实乃“时空压缩”。
     科学凝结在生产力中。反科学实乃反生产力之进步,反科学之进步。
     故问题本质不在于反科学,而在于形成生产和分配的协调机制,制衡机制。比如,有人想按动核按钮,有人能阻止它。这就是协调机制。朝鲜没有协调机制!
     根据形而上学,反科学的反科学主义仍需科学主义。
     科学关乎人类进步和福祉。科学是全人类的财富,科学的使用要为全人类造福。为人类的整体利益,必须排除科学中的非人类因素。这不是科学的事情,而是政治学家,法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的事情。
     根据“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科学,异化的科学,绕了一个大弯,重新要回到人本身!
     回到人本身是指,不是回到某个人本身,而是回到做为全体人类的“类本身”!对某个人的异化,并不代表对他人的不异化;回到人本身就是科学对整个人类的不异化!
     科学,实乃人的科学!
     中国,仍需大力发展科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974-429687.html

上一篇:逻辑人生(17)——儒家文化‘根本否定’?全盘否定?
下一篇:逻辑人生(20)——楠

5 张树风 张伟 侯成亚 周可真 刘艳红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