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对方老师《浅谈核电的来龙去脉及若干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若干注释

已有 2743 次阅读 2011-4-6 09:10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核能, 核电, 核反应堆

对方老师博文《浅谈核电的来龙去脉及若干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若干注释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4/2011 05:21:03

正如方老师题目所说的那样,是“浅谈”,所以有些地方有些缺陷。这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方前辈并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士,接受“被邀请”也是出于热心肠。

坦率地说,这个“科普”是个难题。不愿意谈论这个话题的原因第一是因为说了也没有什么人能够理解,第二,这个话题涉及到了国家核武器的一些政策问题。

核工业的今天可以说都是继承了核武器开发“财产”。比起上万颗核弹头、上百艘核动力军用舰艇来,核电站的风险真不算什么。至少说是具有同样的风险。冷战之后核弹头的风险虽然小了下来,但是毕竟这些东西在地球上还存在着。核动力这样的东西,一旦出现了,哪怕是人类的“孽种”,也只有接受了。就如同是对自家“孽种”的孩子那样。艾森豪威尔“为了和平的原子能”的说法不过是为了原子弹的存在和持有要来一个“名份”,并没有“为原子能和平利用铺平了道路”的说法。与卫星发射的事态相同,核能、核反应堆的发达,在一开始都是以军事利用为目的的。

中国的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世上人人都说有武器是为了防御)。但是这个“说法”并不能消除为了核武器开发作出牺牲的人们的存在,也不能消除持有核武器的风险。这张牌的存在意义超过了是否使用,而在于是一张“入场券”、一个资格、一个地位。与穿西装打领带的意思差不多。

“核反应堆不是原子弹”的提法并不能说明问题的本质。一颗原子弹的核物质的量比较少,不过是公斤的量级。广岛的炸弹不过是5%的核燃料参与了反应。因此污染的特征是辐射物质的量少而范围大。相反,核反应堆的辐射物质的量要必炸弹的多2-3个量级。虽然污染范围不大,但由于量很多,处理起来也有困难。需要理解不同的模式中的不同类型的困难。

在对付事故的设计问题上,人们需要理解设计的现场。在设计上不可能设想所有的东西都损坏了。这与其说是个工程问题不如说是个哲学问题。由于核技术其源于军事,所以很多思考都是为了军事优先,而不是安全第一。这个事态是“胎里带出来”的,没有办法。

方老师博文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能说明什么是核能发电的“核心技术”以及核能利用的新思考和具体工程上难题。并且因此有些误导读者。比如说

Quote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10年7月21在北京宣布: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达到首次临界。这是中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意味着中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说得不好听些,这些说法有些像当年国民党说国军对共军大捷的说法。固然从无到有是个零的突破,但是工程的核心问题乃是设备的使用寿命。如何对付液体金属对管道的腐蚀问题乃是个重大的工程问题,没有这个领域的突破,就不可能有商业的快堆。

kWe大约是指电力的功率数,这个数量是热功率的30%的规模。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30092.html

上一篇:镜子微博:关于剽窃
下一篇:“谁”主张,“谁” 举证?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