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的晴朗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ain871

博文

《养生笔记》之中医体质养生1---from《名家讲坛》(傅杰英)

已有 6733 次阅读 2011-4-9 21:17 |个人分类:养生笔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style, 营养价值, 名家讲坛

《中医体质养生》

       不同体质的人,使用同样食物的反应是不同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相同。

【体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

【八类体质】:

一、平和体质

二、阳虚体质(一年四季手冷,夏天不喜欢探空调,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火力劲不够)---阳气不足,不能吃凉东西,容易拉肚子,感冒的话经常是寒症

三、气虚体质(经常感冒,皮肤容易过敏,经常打喷嚏,特别容易累人很懒散

四、气郁体质(情绪郁闷,不由自主叹气,生闷气,有可能这么疼那儿疼)

五、阴虚体质(体内的水分不够,老上火,容易燥)----要静,静能生水

六、淤血体质(面色发暗,容易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体内循环不顺)

七、痰湿体质(体内水太多,下肢特别沉重)

八、湿热体质(容易口臭,有体味,皮肤油腻而不干净,小便黄有味道,人体内环境不清洁)

体质是怎么形成的? 秉承于先天,得养于后天

【影响体质的因素】: 年龄增长  先天遗传 生活方式 生存环境  精神情志  疾病药物

  如果经常喝一些清热解毒的凉茶,会损害阳气,可能形成阳虚体质;

  如果经常吃一些理气止痛的药物,容易燥,容易形成热性的体质,容易伤阴,容易促成或加重阴虚的体质;
 
如果经常用抗生素,会伤阳气

 如果长期营养过剩,容易形成气虚体质(水谷与元气不相两立

营养不良导致:气虚、阳虚、血虚

饮食偏咸,盐分过量导致: 痰湿、阳虚

辛辣食品导致:湿热、阴虚

经常宵夜(会伤阳气):痰湿,气虚,阳虚

不吃早餐(会影响胆囊功能,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肝胆疏泄不好反过来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气郁、气虚、痰湿

食速太快:(会形成积滞,慢慢会伤脾胃,脾胃伤掉后脾胃,脾是生痰之源,)

导致脾胃受伤:(1)气血化源不足(发黄发瘦);(2)痰湿,会形成肥胖,又黄又胖,又没有力量,又松弛

食速太快会对体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外形也会产生影响,通常皮肤都粗糙。

长期形体过于劳累:会促生和加重虚性体质 (气虚、阳虚)

长期形体过逸: 气郁,淤血(循环不好)

长期神过劳: 气虚 血虚 (气血不足)

长期用空调: 痰湿 淤血

 

夏天:苦夏,无病三分虚 (夏天消耗秋天补)

夏天出汗:散湿

 

怎样判断体质?  

【观察体质的方法】:

 望: 望面色  望神态 望皮肤 望形体 望毛发 望舌象 望五官

闻:闻气味  听声音

问:问二便  问食性 问家族史

切:摸脉

【看形体】: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

体质如果有热的因素在里面,通常这个人是兴奋的,躁动的;

体质如果是偏于虚的(气虚,阳虚),通常这个人偏于安静,偏于消沉;

体质如果偏于腻滞,痰湿慵滞,通常这个人容易反应迟钝,有点呆,反应缓慢

【看面色】:  面色偏黄,不是血虚就是偏湿

             面色黄且油腻:湿热体质

             面色黄且干燥:气虚 血虚体质

             面色晄白(缺乏血色又没有光泽):阳虚体质

             面色发暗,口唇也发暗:淤血体质

【看舌象】: 舌体大,颜色淡:虚性体质

            舌体大 颜色红:热性体质 (食欲旺盛)

            舌体小而软,无力:气血虚

            舌体小而红:阴虚 内热

            舌苔厚:湿热 痰湿体质

            无舌苔:阴虚体质

【看眼睛】目光有神:热性 平和体质

          目光无神:虚性体质

          眼睛浑浊:淤血 痰湿  湿热体质

【听声音】:声音清浅:气虚体质

           声音中气足:实性 痰湿 平和体质

【闻气味】汗味体味大:痰湿 湿热体质

          有口气:痰湿 湿热 阴虚体质

【问二便】小便黄:阴虚体质

          小便多,夜尿多:气虚 阳虚体质

          大便不成形:气虚,阳虚体质

          小便黄、大便干结:湿热体质

【摸脉象】脉象细,若有若无:虚性体质

          弦脉:肝脏功能偏强 (如果不爱惜肝脏,容易形成淤血体质和气郁体质)

          脉象快:体质偏热

          脉象慢:虚性 阳虚体质

【改善体质的关键阶段】:

一、妇女的产后

    二、病后的康复阶段

    三、幼年的喂养阶段

    四、时令和节气(春夏养阳,阳虚体质在三伏天可以得到改善)

    五、更年期

    六、青春发育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39701-431334.html

上一篇:《养身笔记》之女生调养篇----from《百科全说》(嘉宾观点)
下一篇:《养生笔记》之淤血体质篇---from<名家讲坛>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