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读研要“乘兴”更要“尽兴” 精选

已有 5664 次阅读 2011-4-10 21:50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研究生复试, 专业课

各高校2011年的研究生复试,基本上都已接近尾声,还有一部分正处于调剂阶段。今年,导师门下新招了三名学生,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我们当时的影子。一方面,得知已被录取的好消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当导师或师兄师姐问起为什么考研以及想如何度过研究生三年时,却是一脸茫然。尤其是原本坚定的、清晰的读研目标如通过获得更高的学历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想通过读研将专业课学得更深更透……现在却有些摇摆不定、模糊不清。因为通过导师和师兄师姐的介绍,发现读研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科研。然而,大部分考研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是科研,甚至对读研期间要做科研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连想都没想过。读研,时下似乎成为了本科毕业生逃避就业的安全通道,而非一心向往科研殿堂的康庄大道。

当初随大流式地执迷于考研,考上了,继续随大流式地定下读研目标。却没有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读研,又该怎样度过接下来的这三年。就像师弟师妹所说的:我们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这个目标能实现吗?也许真的可以。那仅仅实现这个目标,就能实现读研的价值吗?我想未必,对很多人而言,时间机会成本确实非常高。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度过研究生三年呢?这是一个常思常新的问题。我想将自己在两年的读研生活中对此问题的思考心得与师弟师妹分享。同时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更多的研究生带来些许帮助。

对我而言,如何更好地度过研究生三年?千万答案可总结为一句话,即:

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这是最近从同学的QQ签名上看到的,发现是上述问题的最好诠释。首先,这是一种学习态度,意味着尽情投入与满载而归。其次,这是一种幸福理念,这与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的心流体验以及哈佛大学幸福课老师本·沙哈尔主张的幸福方程式“幸福=快乐+意义+投入”的投入变量是相通的。最后,这是一种人生智慧,活于世上,就要乘兴,离开人生,也能尽兴。

那么在读研期间,如何做到“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呢?我想将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乘兴而来?

——即知即行

当我们“乘兴”忘我地工作,以致于浑不觉时间的流逝时,就会脱离那种因为迷惑、重复、繁杂的任务而引起的烦躁或无聊,这样不仅减轻工作压力和增加工作效率,而且还很快乐,并且能够获得成就感。乘兴并非“为所欲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准备和事前的全局性规划,而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投入与沉浸其中。这种体验,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这种乘兴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即知即行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摒弃“拖延”的恶习。读研期间,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每个人都必可避免一种恶习的困扰,即“拖延”。怎样改变这种恶习,很多人都做过各种尝试。如在工作计划的安排上,将一些可能会出现拖延的事情尽可能地提前完成,而不是推到最后。但这种处理方式,在某些条件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当几件事情的重要性与紧急性排序不相上下的时候,该如何选择?会不会因为这种难以抉择而产生莫名的焦虑?会不会因为焦虑的存在而不能尽快处理好本该处理好的事情?但有了乘兴的体验后,发现这种生活态度能让我们在意识层面上解决上述问题:与其纠结于如何选择,还不如乘兴着手开始解决问题:一次投入一件事情,直到解决问题。

如何尽兴而归?

——即行即果

伯特兰·罗素曾说要取得艰难的成就,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是必不可少的。乘兴能让我们投入,尽兴可使我们持续。乘兴容易,尽兴难。我们大部分人能做到乘兴,但基本上毙命于“三分钟热度”,无法尽兴而归。生活中可以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我们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为什么文献掌握量不够?原因之一在于,搜索文献以及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很少有这种尽兴而归的概念。以前我们一直用未能全力以赴来解释,但似乎还不够。出现的常态是文献搜索到一半,因为正好中午休息时间到,立马停下,等到下午再来的时候,也许上午的兴致与思路全无,或者有其他事情需要处理,而忘记了自己还在搜索相关文献。也许,真正有价值的文献,就是下一个,我们却没有乘兴点击下去,因而不能尽兴而归。修改论文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曾经听过一个观点,认为我们的人脑如电脑般,也会存在一个启动时间,如果事情被中断,尤其是我们作为智力劳动者的思维被中断,要重启动,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需要反应速度。中断,有被动与主动之分,我想大部分情况下,主动中断占绝大多数:如工作过程中吃个东西、听首歌、看个小视屏、听别人聊天的时候插句话、上个网页、QQ或飞信突然弹出一个消息等等,都会打断我们工作的连贯性。如果我们的工作常常会被中断,而不断重启,这种启动时间将占据大量的工作与学习时间。对这点,我们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虽然老师不断强调在上班时间,不要做这些事情,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或许,我的这种理解并不正确,但至少可以说服我自己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事情,不是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是因为工作与学习需要这种“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生活态度。

我想,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抱持着“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生活态度,采用“即知即行,即行即果”的准则,将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以及情绪向更乐观的方面转变。

读研并不难,科研也不难,难在我们用什么样的视角来看待。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7086-431659.html

上一篇:信任的力量
下一篇:潜力?还是欠力?取决于你的意愿!

13 田兆贤 张志军 李莎 张伟 木士春 吉宗祥 谢鑫 刘颖彪 刘建彬 陈远建 陈志刚 guotao1988 lftkf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