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tians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tiansheng

博文

“2008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暨首届民俗文化节”刻录

已有 4375 次阅读 2011-4-18 22:09 |个人分类:淮河文化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艺术节, 组织者, 砀山梨

在历届的砀山梨文化节中,要数200841日—8日举办的“2008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暨首届民俗文化节”最有特色。

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筹委会20081029日,为达存史资政的作用,借用“刻录”一词,以作记录。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砀山县梨花节品牌,加快富民强县、跨越发展进程,组织者们举办了该次梨文化节,也是该县第二十届梨文化艺术节。2008年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的宗旨是:以花为媒,宣传砀山,推动旅游,促进招商。遵循务实高效、勤俭办节的原则,以“游黄河故道,赏万亩梨花;品农家土菜,观芒砀风情”为活动主线,努力把梨花节打造成苏、鲁、豫、皖知名的旅游节、餐饮节、文化节和经贸节。

主要活动及责任单位包括:

旅游观光活动有:举办中国梨都梨花观赏活动。县旅游局、景区沿线乡镇、场为责任单位。主要是充分展示砀山70万亩连片果园独特资源优势,让游客置身于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在花的海洋中,领略中国梨都的妖娆风光。

举办百里黄河故道生态观光游。县旅游局、沿黄河故道乡镇、场为责任单位。主要利用黄河故道开展水域风光观光旅游,在水域风光景区内,游客可选择乘船或步行两种方式观光游憩,欣赏花海、湿地、黄河故道风光,充分体会“两岸梨花舞飞雪、小舟一叶酌清风”的境界。

开展“赏梨花,品土菜”系列美食活动。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工商联、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工商局为责任单位。节日期间举办地方名吃展。开展以土菜饮食系列为主要内容的砀山土菜品评美食活动,为来砀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

文化民俗活动有:举办2008年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开幕式。组委会办公室暨会务后勤组、组委会相关工作组为责任单位。此与重大项目奠基或开工仪式相结合,于41日在碧清水岸庄园举办。

举办2008年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大型文艺演出。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县广电局为责任单位。

举办砀山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展示活动。县文化局、教体局为责任单位。梨花节期间,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梨园举办民间工艺、民间绝活、曲艺杂技等项目的现场表演,展示斗鸡、斗羊、梨园武术等民俗活动。

举办全县“春满梨乡”唢呐大赛。县文化局为责任单位。分团体组和个人组,节前进行预赛,梨花节开幕式当天进行决赛并颁奖。

举办以“翰墨飘香,梨园会友”为主题的书画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为责任单位。

邀请全国知名作家来砀,举办以“魅力砀山”为主题的梨花笔会。县文联为责任单位。

此次文化艺术节举办了多方面的经贸活动,主要有:在合肥、徐州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县发改委、县招商局、会务组等为责任单位;举办重大项目签约、奠基、开工仪式,县经济开发区、县发改委、县招商局等为责任单位。开幕式当天,集中签约一批、奠基一批、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组织举办“百名客商看砀山”活动。县招商局、县经济开发区、县发改委、会务组等为责任单位。

宣传推广活动有:与国家、省、市主流媒体联合,对砀山梨花旅游节活动进行全方位、系列化、多层次的新闻宣传和广告推广。县委宣传部为责任单位。与市级媒体联合举办中国·砀山梨花旅游节有奖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将在媒体上刊发。县委宣传部为责任单位。县电视台、砀山公众网等县内媒体围绕梨花节同步推出系列宣传专栏和专题,形成浓厚的节庆氛围。县广电局、砀山公众网为责任单位。

历届梨花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让更多的人了解了砀山,让更多的砀山人也了解了省内外、国内外,开阔了眼界,不断打开了看待自己和外界的思路,打开了工作思路,振奋了精神。举办文化艺术节今后将成为砀山县一年一度的固定工作安排,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相信这种文化艺术节将不断推动砀山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四重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合本章内容,我们看到,砀山酥梨催生了多种文学艺术形式。许多艺术家甚至包括乡土艺术家都以砀山酥梨为题材,创作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并将之奉献给社会,用之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引发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去思考,激发人们在新生活的追求中去创造,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砀山酥梨与文学艺术的结合会出现一个更加繁荣的局面。



https://m.sciencenet.cn/blog-490922-434715.html

上一篇:回味梨花文化艺术节
下一篇:毛泽东与砀山人民的情缘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