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鳌的坝工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shiao 拜兴趣为师 走创新之路

博文

书好不在厚(四)----冀朝鼎和他的书

已有 4415 次阅读 2011-4-22 09:33 |个人分类:经济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经济史, 基本经济区, 水利史

 

  书好不在厚(四)

    

——冀朝鼎和他的书  

                                      

                                            朱诗鳌

 

        

      (5

 

《冀书》问世后,同样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冀书》问世后,立即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该馆亚洲部主任居蜜Mi Chu Wiens)博士还特地写信给笔者,信中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最近收到您翻译的冀朝鼎大作,此书国外学者甚为重视,很高兴现在有中译本问世。”(居蜜博士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指挥者之一、国民党元老、辛亥革命元勋居正的孙女。

● 李约瑟院士在1982年对笔者的信中说,他很高兴冀朝鼎先生著作有了中译本,还说,他与冀朝鼎先生是好友。

《冀书》问世后,时任我国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院士,曾要求水利电力部副司级以上的干部都阅读此书。

●《中国史研究》杂志19824月一期所载肖立岩的文章说:《冀书》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史学著作,通过译者的辛勤劳动,不仅在译笔上信达流畅,而且还纠正了原作中个别明显的错误,并对一些史实作了必要的注释,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

● 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开拓者之一张含英先生(19002002年)在评价《冀书》时说:“译文通顺流畅,很好。”

● 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陈桥驿教授说:《冀书》“不仅在水利学界有用,地理学界亦甚为有用。大译工笔流畅,可谓信达雅俱全,十分难得。”

 

                                              

                                       6

 

《冀书》虽然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 1981年初版后却很快售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为满足读者的需要,在1992年和1998年又先后两次重印(图3)。在两次重印中,当时在出版社工作的纪辛先生付出了不少心血。

《冀书》1版问世迄今已整整30年了,现在仍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互联网上也不乏其文,如:

● 《中国生态史论坛》网站, 20105月登载了《评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文。文章的作者指出:《冀书》既可以看作是经济史领域的著作,亦可以看作是水利史领域的著作。而以往从事水利史研究的多是搞水利的学者,其研究取向“着重突出技术层面,而不在于理解历史本身”。作者总结道:“ 中国水利史的研究应当构成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一研究,微观考证不可缺少,而宏观把握则至为重要。《基本经济区》(即《冀书》——笔者)一书即做到了两者的近乎完美的结合。”

● 《汉未央》网20063月登载了《简介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一文。文章的作者指出:《冀书》“给研究中国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开创了整个中国史研究的思路,在今天看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和讯博客》20068月登载了《水利,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读〈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该文作者是一位高校学生,他在文中写道:“我阅读了老师一直向我们推荐的冀朝鼎先生的遗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从中受益匪浅。

● 《新书入铺》网将《冀书》列为“特别推荐”书目,且指出:该书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和水利史的巅峰之作,冀朝鼎先生30年代用英文写就。

● 《知网空间》2010年登载了《近代中国(第二十辑)》一书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纪辛先生撰写的文章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重印后记》,该文作者详细论述了《冀书》原著问世后的历史背景以及《冀书》重印的原委。该文作者是《冀书》重印时责任编辑之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作者对《冀书》所倾注的热情。

《冀书》现已被收入超星公司电子图书数据库。

 

                                                                                  (7

 

笔者在2009年,曾经保存了互联网上一位网友对冀朝鼎先生著作《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的评价,这一评价是这样写的——

“一本很薄,很不起眼的书,但也是一本至今研究中国经济史、经济地理仍无法绕开的书,一本仍在被大量引证的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4137-435979.html

上一篇:书好不在厚(三)----冀朝鼎和他的书
下一篇:欧洲闸坝参观随感(七)----默讷坝的前世今生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