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评说博文《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是现在》

已有 2210 次阅读 2011-4-30 09:3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命科学, 饶老师

饶老师有意无意地在“骗”学生呢,评说博文《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是现在》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29/2011 08:40:34

《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是现在》应该说是个大实话,也算是个“主旋律”的主张了。好比一个人在恋爱,无疑此时的感受可称为是“最激动人心的”。这是个“进行时态”的激动。从“语法上”思考,除了“进行时态”,当然也会有完成时态的、过去时态的感动/激动。

从“生物学”观点上看,还可以有个人的科学生态的科学的看法。个人的科学的偶然性太大,因此不好判断。但是从时间轴上生态的科学,显然有大小年的区分,也有高潮和低潮。总体上看“现代科学(生物学)已经变质了,都是骗我们进来做苦力”的说法很有几分见地。

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总是要死的,而很多“生命科学”研究的要钱“潜台词”都是在说为了个体人的“长生不老”。单纯是为了知性的好奇心的话,并不需要那么多搞生物基础研究的人。比如说,充其量是搞宇宙/天文学人数的3倍吧。而今天两者研究人数的比,恐怕30倍、300倍都不止。

树根、树枝的结构必须是这样的:树干粗而树梢细、且多。很少有人能看清体系的整体,尤其是在前沿上。这是结构的必然。另外就是来自社会体系的“变异”,用老马的说法叫做“异化”。现代科学的变质使人、包括所谓的科学工作者们都变成了“苦力”。《摩登时代》里卓别林的“表演”不仅对造汽车的工人们适用,对研究人员也同样适用。在高价、复杂的设备面前,研究人员不过是扮演个“操作员”的事态经常发生。

的确如同饶老师所说:科学的重大进展不来源于只会抱怨、只看到自己鼻尖的人。因为各类的抱怨,通常都是发生在“科学的重大进展”发生之后的人与人之间。所以镜某以为做旁观者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要做个有意见的旁观者,不能是只会鼓掌的那种。

研究的生态有些与黏菌相似:富营养态时没有什么大的个体出现。一旦到了贫营养态,巨大的个体(聚合体)就会出现,会给人们一个“奇迹”的感觉。因此对科研也不能总是“富养”下去,也要有剪枝、间苗。这些事态要对学生们讲清楚才是负责任的表现。或者说得更“露骨”些:家里不富裕的人最好不要读博士。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38881.html

上一篇:枪de故事
下一篇:磁悬浮就是个貌似“先进”,实际上要被淘汰的技术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