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电梯随想

已有 2824 次阅读 2011-5-7 22:53 |个人分类:杂谈散论|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数千年来老百姓都是以农耕为生。皇帝是最大的地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住的地方大概在世界上算是“超豪华”的处所了。我们接待的一对外国夫妇来到北京的学术活动之余,头一个游览处便选择了故宫。而且他们还来了个“深度旅游”,在那里面一呆就是7个小时。我派去陪客的同事叫苦不迭,可见皇帝老儿的家有多大了。但是有一点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皇帝家的房子都是平房,没有楼房。所以那时的老百姓就更不敢盖楼房了。

辛亥革命后,皇帝没有了,但是平房还在。以前的农村也被日益扩大的城市所取代。拿上海来说,它的历史要比苏州、无锡的历史差远了去了。可是在近代中国,那可是十里洋场,西方人在那里趾高气扬。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洋的高楼大厦,当然北洋政府当年在天津也盖了一些。可似乎都无法与上海相比。因而,上海人往往把其他地方的人都当“乡里人”来看(没有贬义)。上海人以前有句话叫,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可见浦东的情景了。现在浦东与浦西相比完全是换了天地,陆家嘴高楼鳞次栉比,让人觉得似乎到了纽约。

说到高楼大厦,自然少不了电梯,没有电梯,让人爬到20层去上班,恐怕绝对是不人性的。电梯也是外来的,不仅适用于写字楼,而且对现在把胡同竖起来的大高楼也合适。在北京还有一种10多层的小板楼,也是有电梯的,这对人们上下楼都非常方便。

早晨外出锻炼,听到两位老者念叨,说年纪大了,腿脚不行了,住在5楼6楼爬不动了。希望能换到一楼或找个平房住住。我就在想,那些摩天大楼大都是90年代以来盖的,在类似于北京这样的城市里,我们还有非常多的6层楼房,这些旧楼房是没有电梯的。然而,城市发展不允许有像农耕社会那样的容积度,所以政府估计倒也不会给他们提供平房。但是否能改造一下,也为6层楼高的房子加装电梯呢?这大概才是“创新”吧。当然,若有人说你这不叫创新,而是幺蛾子,那就随你怎么看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441697.html

上一篇:硕士论文需要创新吗?
下一篇:何必同志,何必呢?

1 张利华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