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称呼屏幕尺寸里的“智慧”通着“量子力学”

已有 2736 次阅读 2011-5-9 14:36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量子力学, 元江, 屏幕尺寸, 矩形

回答: 三A问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有所见 由 元江 于 June 09, 2005 08:24:48

元老大约是指量子化与不确定性互为“表里”的解释。 

看下面的帖子,元老对状态叠加的把握还是很得要领的,对相位的解释也很得法。 

“量子化”很时髦,问题在于是“什么”的“量子化”。电荷的“量子化”从电子被发现的那天起就有了。原子分子说也是“量子化”,光谱的明线、暗线也是属于“量子化”。这些容易理解、被街谈巷议的,并不是本质、原理性的东西。而本质、原理性的东西往往人们整天用却不觉,所谓的没有“觉悟”就是讲此事儿。 

被叫“原理”的并不为多数,物理的一个基本点是“最小作用的原理”。通过“解析”一个叫“作用”的量的办法,得到运动方程。这话懂的人也就懂了,不懂的人就自当是镜某卖“蚂蚁大力丸”好了。“解析”的手法自然是连续啦、极限啦什么的,趋于零的操作是个“法术”。如果这个“法术”不灵,则古典力学的大厦就要坍塌。而偏偏就在百年前,人们发现这个“作用”就有个最小的单位h。这个h的“量子化”,使得从“最小作用的原理”获得运动方程的“法术”失灵了。 

为哈么“不确定性”从“作用量子”来呢?最简单的“作用”可以理解成矩形的“面积”。只有“面积”还确定不了长和宽;也只有当面积为零的时候,才有长和宽都为零的结果。这就是“不确定性”,也正因为是这样的理由,评价彩电等屏幕的尺寸时要用对角线的长度:唯一可以从面积值上确定的长度量。可以这样讲:不会设问为什么显示器的尺寸要用对角来称呼的人,自然也不会理解“不确定性”的道理。而这样的人恰恰是大多数。 


回答: 概念性错误 由 AAA 于 June 09, 2005 14:46:57

镜某的是“正理”,其他的都是“邪说”。有一个是零即可,那是“算术”,不是“物理”。“物理”在于两者“等价”,“作用”趋于零,必然是两者都趋于零。 

“当面积确定时,长和宽当然可以同时确定”属于小学的算术级别。(1-4)、(2-2)等等都是面积为4时的解,这才是大学级别的“不确定”的理解。如果“同时确定”了(1-4),那么(2-2)如何摆平? 

以为“不确定”来自“误差”,显然是不理解为何40寸的电视要量屏幕的对角线。 

零点附近的x,与dx有区别么?这是另一个问题。 


回答: 从面积值上确定对角线的长度?如果不知道长宽比例,如何确定? 由 Whiteshark 于 June 09, 2005 14:56:20

如果讲能够确定圆的直径,就有很多人可以理解了。 

有了“圆的直径”,离结论就不远了。 


回答: 其他理由:Marketing 是动力。科学的边界条件没突破。 由 ~ 于 June 10, 2005 12:53:37

不能成立。显示屏先有的“圆管”,一个尺寸就够了。讲的是口径,指的是面积。这是一一对应,叫“决屁股”论。 

到了矩形,也是一个道理。但这时,长和宽都是“不确定”的了。这个“不确定”不是定了长就不知道宽式样的、傻瓜的“不确定”,而是有各种“可能性”的、聪明些的“不确定”。 

讲矩形面积S比例于长a,是小学水平;讲比例于长a的平方就要有些“勇气”了。这个“勇气”是艺谋给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同样,敢言比例于长a的,也就有敢言比例于宽b的道理。两个平方相加,就是有c平方。因此,开根号ab叫“几何平均”,给个“代表值”时要给对角线长度。 


回答: 既然是直径,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几何平均之类的东西恐怕连设计的人也没想到。 由 Whiteshark 于 June 10, 2005 15:35:29

今天设计的人没有想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道理”。 
不是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名句么? 

作图用丁字尺,照相要摆丁字步;木匠要用L尺而不是学生用的三角尺。L尺的英文名称如何?为什么那样叫? 

都串通起来,就是“道理”了。 


回答: 我是因为渴了才喝水,不是怕渴死才喝.很多东西要深究自然有其深层原由,但又何必较真呢. 由 Whiteshark 于 June 10, 2005 15:56:58

少儿时是“渴了才喝水”,老年了就是“怕渴死才喝”。这是医科学的结论。 

从量子到不确定性,再到屏幕尺寸,不是较真,而是“四通联想”。敢情称呼屏幕尺寸里的“智慧”还通着“量子力学”! 

国人学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发现”、“发明”的“快感”、体验,而不是不会读几本书。元老的“求学”里,有过“快感”。但那里面的有些成分是由于“禁学”造成的。如今“开放”了,“求学”也成了死语了。但是获得“学”的“快感”反而不容易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42237.html

上一篇:镜子微博:认错,是傻的证明,所以不能认。
下一篇:也说国人的麻将与桥牌

1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