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一篇被讽刺挖苦的文章--第一次面对送礼

已有 5694 次阅读 2008-10-27 09:17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担心别人怀疑有自我标榜的欲望,我便以小说的方式写了此文,但还是被讽刺挖苦了一番。不过这篇的评论还算是客气的,只问这是不是年轻时参加比赛的作文,得奖没有云云。呵呵,最近我的文章还真得奖了耶,500元大奖,还发了奖状。当然既不是科学网颁的,也不是其它什么网颁的,大家别责怪科学网为什么不给你们颁奖。
                                                                    
“送礼”这个在中国不知沿袭了多少年的传统大概也可算得上“国粹”了吧,而今这一“国粹”被国人不断创新,让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送礼的技巧变化多端,送礼的内涵也是今非昔比。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送礼延伸到了学校。
   “咚、咚、咚,”轻轻的敲门声叩开了我的家门,眼前露出了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我叫YXX,XX班的。”
   “有事吗?”我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老师,这次我高数没考好。”Y同学忐忑的说。
     我隐约知道了他的来意,便说:“过几天才能知道成绩,到时有关部门会告诉你们的。”
     Y露出祈求的目光:“老师,我已经有四门课考试不及格了,要是这门课再不及格,我就会被勒令退学了,能不能请老师帮帮忙?”
    “你该早想到这个问题的,”我收起了嘴角的微笑:“你想让我帮你什么忙?”
    “能不能请您给我提提分?老师求求您了!”只见他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五十元面额的大钞(过去我虽见过,却从未用过),眼角湿润,上前一步准备把钱递到我的手中。
      看着眼前这位年龄不大,却并不显稚气的大男孩,我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看得出他的确很着急,他的举动是我当老师不久第一次碰到。突然间我想起了我的大学,与现在的大学生们相比,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天真、单纯!社会是个大熔炉,而今学校也难保一方净土。身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异常行为,该斥责?还是顺其自然?
      我凝视Y片刻,努力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请你马上把钱放回去,”我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我收了你的钱,就等于把人格出卖给了你!你转过身去,心里可能就会骂我,以后我再也不好意思做你的老师了。”学生渐渐垂下了头。我放缓了语气,温和地说:“你现在当务之急是努力应付剩下课程的考试,假期里好好补习一下,我也可以再给你单独辅导几次,争取补考过关。”
      Y看我态度坚决,便低着脑袋,讪讪而去。
      新学期开始了,我怀着饱满的热情再次走上讲台,感觉好极了。上大学,我的第一梦想就是当老师,所以我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是师范。每当我想起把我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调皮鬼引上正途的初中班主任L老师,我内心充满了感激!记得那次L老师到我家家访,父母想留他吃饭,他婉言谢绝了,就喝了我家一杯水。每当我犯了错误,他从来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而是首先将事情了解清楚,即便是我的错,他也从不大声呵斥,总是很和善的开导我,这与我的小学班主任差别是多么大!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上只要有同学犯了错误,不管是否与我有关,班主任必要批评我,认为都是受我的影响,直到我离开了那,校长还偶有拿我做反面典型教育他的学生们。而今我成了一名教师,想起自己曾走过的路,深知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要以我的L老师为榜样,做一个让学生爱戴的教师!
      上完了两节课,回到宿舍,喝了一杯水,正打算看书,突然听到了敲门声,原来是Y,只见他双手捧着个大西瓜,笑嘻嘻地说:“老师,我请你吃西瓜。”我满面笑容地把他让进了屋,我俩一边吃西瓜一边聊了起来。“老师,我很敬重你,你不是我第一个送礼的老师,但你是第一个不收我礼的老师!”我犹豫了片刻,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他有所感觉,装着不经意地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首先你不该搞这套,你这么做让老师很为难,其实绝大多数老师并不喜欢收学生的东西,但你送了,老师若不收,怕你下不来台,感到尴尬,收了又心有不安。”我啃了口西瓜,接着说:“所以说,问题还是出在你身上,以后千万别这么做了,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那就谁都不用为难了。”
      我不知Y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是否又送过礼,不过再也没听说他又有功课要补考。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247-44256.html

上一篇:基金申请与SCI
下一篇:一篇被侮辱的文章--我收下了学生的礼

4 张士伟 武夷山 刘进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