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读书的趣味 精选

已有 4763 次阅读 2011-5-16 08:20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最近在一家书店看到很多王小波的书,买了三分册的《青铜时代》,因为书做得很漂亮。
 
我没读过小波的书,因为似乎大家都在读。好像多数人喜欢的东西,我都喜欢不起来。其实我以前在书店也翻过几页“青铜”,碰巧看到他讲“师承”的那段文字,原来他是跟两个翻译家学的:
 
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去要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随着道乾先生小波喜欢他翻译的《情人》】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写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学习文学的范本……
 
然而在我看来,翻译是无可奈何的创作,不可能产生最好的文字——而且的确不是最好的文字。虽然有翻译得很好的文学,但还是比不过自由的创作;何况好译本不多,好的译诗更是几乎没有。如果看原文,即使不一定好,也有邻家文字的乐趣。跟翻译的文字学写作,我感觉就像跟霍金的金属声学读英文。
 
当然,不怎么样的老师也能教出好学生来,什么师承是无所谓的;但我们的趣味不同,那就不好与谋了。不过,在“趣味”这一点上,我与小波的趣味是一样的。他说:“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这话深得我心——可我还是没想读他的书:既然我们的趣味一样,我何必听别人说我自己的心声呢?
 
这是一个悖论:不同趣的书,不读;同趣的书,不必读。然则何书可读耶?我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所以原来不读的书,现在想起来读一点儿了。这也算一点读书的趣味吧。
 
小波的文字不算精美,但很自由,没有一点儿假模样——其实这正是翻译文字缺乏的东西,所以我怀疑他从翻译那儿学的不是文字,而是精神;尽管他的文字里有些翻译的句式——他能脱口说出不同“境界”的东西,把它们揉在一起,就是王小二的特产了。如《红拂夜奔》的开头:
 
……大隋朝的人说,洛阳城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但唐朝的人又说,长安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宋朝的人说,汴梁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所以很难搞清到底哪里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洛阳城是泥土筑成的,土是用远处运来的最纯净的黄土,放到笼屉里蒸软后,掺上小孩子屙的屎(这些孩子除了豆面什么都不吃,除了屙屎什么都不干,所以能够屙出最纯净的屎),放进模版筑成城墙,过上一百年,那城就会变成豆青色,可以历千年而不倒。过上一千年,那城墙就会呈古铜色,可以历万年而不倒。过上一万年,那城就会变成黑色,永远不倒。这都是陈年老屎的作用……
 
    我特别抄下这段话,是感觉它太妙了,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很多所谓永远不倒的东西,不过都是“陈年老屎的作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992-444554.html

上一篇:让数字飞?
下一篇:满庭芳 初夏月圆有感

22 蔣勁松 杨月琴 吉宗祥 李学宽 鲍海飞 侯成亚 刘全慧 武夷山 赵宇 陈湘明 谢鑫 黄晓磊 柏舟 黄锦芳 吕乃基 刘颖彪 王德华 余昕 朱志敏 张玉秀 刘钢 luxiaobing12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