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奔腾的野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eedom110110 上海大学法律学士、同济大学政治学士、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留意哲学博士;意大利马克·比亚吉基金会亚太部研究员

博文

金融学家麦金农教授复旦论道

已有 2727 次阅读 2011-5-22 18:2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复旦大学, 金融市场, 经济研究, 金融学, 美元汇率

2011年5月18日下午,著名金融学家、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大金报告厅做了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及盯住美元汇率制度:能发挥全球稳定性的作用吗?”的精彩演讲。
  该讲座为“上海论坛2011”专题学术活动,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论坛组委会和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教授主持了整场讲座。本人有幸及时赶到,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麦金农教授。早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就读期间,我选修了多门金融学的课程,例如,货币银行学(甘当善教授)、国际金融(徐少强教授)、金融市场学(张纪康教授,因病已故)、外汇管理(许少强教授)等,都听各位老师或多或少谈起麦金农教授的“金融抑制理论”。但是,很可惜没有见到真人,麦金农教授来中国包括复旦大学我也没有机会见到。这次终于抓住了机会拍马杀到,大金报告厅人山人海。
  麦金农教授首先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汇率数据及经常账户情况,并指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经常账户盈余的债权国,货币升值并不一定能减少盈余,而且如果该国家是一个不成熟的债权国及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那么即使是浮动汇率也不可行,同时麦金农教授结合日本经验,指出升值并不会明显减少贸易顺差,反而可能会危害本国经济。
  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对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然而不像日本,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盈余来自低附加值制成品。由于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通过在进口上的限制等措施对中国施加的巨大的压力,而中国近10年来不断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然而人民币的升值有效吗?麦金农教授从弹性汇率法和吸收法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接下来,麦金农教授分析了中国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上涨、世界性通货膨胀及美国货币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对外贸易以及汇率的影响,并指出了中国货币政策上的两难问题(通货膨胀与升值压力)。 在演讲的最后,麦金农教授通过对中国、亚洲及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对“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稳定者?”做了总结,指出从1994年开始,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及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中国实现了每年8%-10%的经济增长,并在2000年贸易盈余超过日本,巨大的盈余及固定汇率平滑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周期。而且在2008-2009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对世界经济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稳定作用,然而在美国过度的低利率政策带来全球通货膨胀和热钱的情况下,中国这种稳定性作用并不能持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2501-446825.html

上一篇:参加2011年中欧大使论坛
下一篇:听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谈金融监管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