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国在山河破的忧思——《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读后

已有 4034 次阅读 2011-5-31 00:36 |个人分类:口無遮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传统, 蒋高明,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国在山河破的忧思

蒋劲松

 

 蔣科學按:

此文目前只是草稿,貼出歡迎批評,隨時修改,請勿轉帖,歡迎鏈接。

     

     

 

      

蒋高明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有影响的研究员,这不仅表现在他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上,更体现在他对公共问题的介入上,他是中国科学家中少有的一位公共知识分子。《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这本书,原先题为《国在山河破》,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改成了现在的名字,汇集了蒋高明老师对中国环境问题多方面的观察与思考。书中不仅揭示了中国触目惊心的环境现状,并且对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了不懈的追问,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的爱。

环境问题,是工业文明的普遍特征,在中国大陆却又有其特殊的表现。事实上,由于中国大陆在全球化的经济秩序中处于低端位置,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技术低下、管理落后,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很难避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低成本优势。结果,中国大陆虽然没有充分享用全球化的成果,却要比上游承担更多的全球化代价。

中国大陆在环境问题上,先天不足,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资源量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后天不足,大跃进时乱砍森林,计划经济时代围湖造田,工业布局错误,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等等。更不用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同样也有法制建设不健全,环保意识低下等等问题,环境保护常常受到有意无意的漠视。这就是中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

       正因如此,与那些处于全球化链条上游,能充分享受利益,且有能力将环境压力有效转移的国家相比,中国不再墨守工业化道路的传统模式,寻找一条能确保生态环境的发展新道路,就更具有紧迫性。

       许多人说,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环境状况,可以与富足的经济生活共存,说明我们的环境问题不是工业文明的内在问题,而是因为工业文明不够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法制建设滞后,环保意识低下所致,一句话,是现代化程度不够高的缘故。只要我们努力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改善不足的环节,真正转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上,我们的环境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

但是,依我看来,这样的努力,充其量只能使中国大陆在全球化体系中向上游移动位置,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却不可能改进整个体系的总体效果。因此,不能以此来否定对整个工业文明根本困境的反思。处于全球化链条上游的发达国家的相对优越的处境,永远不能作为整个工业文明的生活方式的代表,因为它总是以那些落后国家的糟糕境况作为代价的。就好像传销骗局中,上线的发财神话,从来都是以众多下线的巨大付出作为前提的。所以,永远不能相信随着传销链条的扩展,下线也能够像上线一样富足。而以中国大陆如此巨大的体量,到那儿找足够多的下线?很难设想它会超越到其他经济体,移到全球化的上游位置。

       环境问题并非无解,只是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仅仅在技术进步上着眼,不愿意改变我们自身,不愿意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不愿意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那就毫无希望。只有彻底告别现代的生活方式,抛弃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世界观, 超越无限发展和进步的观念,改变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我们才能超越现代性陷阱,才能彻底解决工业文明根深蒂固的顽疾——环境问题。

而要实现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前现代的传统观念以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日益边缘化的宗教,其实就是非常值得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中国大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为什么环境迫害如此严重。那就是因为,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大陆的思想界始终被一种极端的反传统激进思潮所笼罩。现代化进程缺乏相拮抗的力量来予以平衡,这样的现代化自然就会不断陷入盲动、癫狂的境界,各种形式的大跃进不断重演。

不破不立,只有砸烂旧传统,才能建立新传统的文化拆迁,忽视了传统文化内在的变革力量,忽视了文化生态的平衡,忽视了传统的智慧,往往会以科学的名义陷入流行一时的短见和偏见。中国大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实是社会总体危机在环境上的反映,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片面提倡现代化,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猖獗所导致的文化危机的环境恶果。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拯救。

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在西方触发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环境保护运动,在高歌猛进的现代工业文明内部产生了一种质疑、批判的力量,也鼓励了适用技术、生态友好的科学研究。蒋高明老师所领导主持的内蒙草原的康复实验,在家乡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就是这种新文明转向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宝贵尝试。然而,这种科学技术的具体努力,如果没有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转向的支撑是难以持续的。

所以,中国大陆深重的环境危机,反过来也是我们重新反思前现代的文化传统价值的良机,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现代性、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重新回味古人的生活理想和文化价值,重新拥抱中国古人的智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这层意义上讲,威胁我们生存的环境危机,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起航的出发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我们直面这一问题了吗?我们会给出正确的回答吗?

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海南出版社,20115月版,定价:32元。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449793.html

上一篇:蔣科學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下一篇:六一節請不要帶孩子看動物表演!

16 汪梦雅 杨秀海 姜洪洲 刘洋 刘庆丰 黄锦芳 肖重发 白图格吉扎布 陈辉 刘畅 苏栋栋 丛远新 李泳 xqhuang xmhu davix

发表评论 评论 (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