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V--张恩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enzhan 欢迎车辆通信、车辆定位、车辆安全的高人交流。

博文

态势感知的相关内容

已有 5764 次阅读 2011-6-3 16:00 |个人分类:交通流模型和交通态势感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situation, awareness

1、态势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 SA)的由来。
   来自于军事领域的概念,被认为是对台式进行评估而获得执行决策的过程,常用于人机交互(Human-Coputer Interactions)系统。
 
2、态势感知的定义。
   Endsley于1985年提出了态势感知的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对环境中各元素或对象的觉察、理解以及对未来状态的预测。态势感知提供了对复杂系统决策和操作的基础,只有正确地感知环境状态,才能对操作对象提供下一正确的决策依据。
 
3、态势感知的过程。
   Endsley提出了适用于自动化及人机接口系统的态势感知过程,并将态势感知的信息处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①觉察(Preception):检测和获取环境中的重要线索或元素,这是态势干重的基础的一步;
   ②理解(Comprehension):整合觉察到的数据和信息,分析其相关性;
   ③预测(Projection):基于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和理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态势感知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4、态势感知的扩展。
   Dominguez把态势感知的基本定义扩展为4个阶段:
   ①提取环境信息;
   ②整合当前环境的信息和相关的环境内部元素的信息,生成当前态势视图;
   ③利用当前的视图去指导更进一步的感知获取;
   ④对未来的事件进行预测。
 
5、交通态势感知的过程。
   个人借鉴上述信息对交通态势感知过程做如下初步定义:
   ①觉察(Preception)或检测(Detection):检测获取环境(气象、道路)、车辆、行人信息;
   ②融合信息,生成态势图(或者其他表示形式);
   ③利用当前的态势图和偏好去更进一步的获取(卡尔曼滤波,迭代,态势加权等等);
   ④预测未来交通趋势,对个体对象提供决策支持。为政府部门提供规划、决策方面的参考。
 
                                                               UESTC-MobileLink Lab.


https://m.sciencenet.cn/blog-489553-451296.html

上一篇:交通仿真工具资料vissim+visum
下一篇:信息融合——手记

1 黄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