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的私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曹聪 曹聪的博客

博文

举国体制的窟窿和不以胜负论英雄

已有 4469 次阅读 2011-6-5 15:04 |个人分类:另眼看中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李娜法网夺冠,取得了中国网球历史性的突破,坊间多有解读。提到比较多的是“单飞”,它确实给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大厦捅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

 

但至少在201164日之前,举国体制的吹鼓手、崇拜者、既得利益者乃至中国的网球迷和非网球迷并不见得都看好“单飞”。

 

依笔者之见,即使没有在法网夺冠,李娜也是突破举国体制、让体育乃至竞技体育回归其本源的英雄。

 

体育的真谛在于参与,而举国体制将体育变成了贵族式的精英活动。就像一个没有大量群众参与基础的体育项目很难持续孕育出世界冠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大量群众业余参与体育运动的国家能够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以举国体制培养个别奥运冠军,也胜之不武。

 

体育其实是很个体的行为,而举国体制则过早地剥夺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individual initiative)乃至摧残个性。就运动员而言,“我可以而且应该代表国家,但我的运动场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李娜和其他运动员在场上场下表现出的极其个性化的言行,不但是在享受体育,更是对回归体育的个性化的追求和呼唤。

 

体育之所以成为一种体制,更在于其社会功能。正如100年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在传世散文诗《体育颂》中所讴歌的那样,体育是美丽、是正义、是勇气、是乐趣、是培育人类的沃地、是进步、是和平。

 

举国体制以胜负论英雄,“一将成名万骨枯”,难得不是与体育众多的社会功能背道而驰的吗?

 

在李娜成功“单飞”面前,那些举国体制的吹鼓手、崇拜者有多尴尬是可想而知的,那些举国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在关注体育举国体制大厦上的窟窿是否会变大的同时,也许大家更期待体育的突破能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等的改革注入新思维,即使这样的改革并不一定会成功。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671-451902.html

上一篇: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论著能否超越《山坳上的中国》?
下一篇:《华尔街日报》:李娜的法网冠军超过中国软实力的所有努力

23 刘立 武夷山 肖重发 刘玉仙 赵明 王涛 侯成亚 吴云鹏 杨秀海 张志东 虞左俊 文绍 徐耀阳 孔晓飞 李小文 陈儒军 李宁 曾新林 赵国求 陈凯华 xqhuang Imperfectionist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