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货币政策还远未到可以放松之时

已有 2133 次阅读 2011-6-8 09:37 |个人分类:经济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持续性, 抗通胀, 企业规模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不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而是控制通胀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所以,继续稳定货币政策有利于管理通胀,而一定程度的电荒和货币紧缩,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部分效率低下的企业。当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实情,在具体措施上可适当灵活。
 
  端午节已过,虽然央行没有宣布加息,但警报并未解除。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近期不少中小企业倒闭,再加上企业规模利润持续回落,使得不少人担心调控过头,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已有人呼吁暂缓当前的货币紧缩甚至放松政策。不过从目前的局面而言,政策的持续性对当前的稳定有利,GDP 增长即使出现一定回落,也依然是高增长,而且,适当的回落有利于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尤其是在当前抗通胀的首要任务下,继续稳定当前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必然选择。这不仅有利于管理通胀,还能进一步地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部分效率低下的企业。
  5月,PMI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这显示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正朝着政府调控的预期目标前进,进入了温和的回落状态,可见这是一个主动的结果。而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则显示出对经济增速的基本保障性信号。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央行已连续三周在公开市场资金净投放,累计净投放资金达2070亿元。
  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到,当前的货币政策在整体上持续着稳健大趋势,而在具体操作上又根据现实有所调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不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而是控制通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现在的问题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不确定的环境下,当前国内对货币政策的定性以及接下来的走向上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尤其在长三角等地的中小企业倒闭增多的背景下,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争议非常突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市场误读了央行的政策。她说,货币供应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吐出基础货币,一种是主动吐出基础货币,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完全不同,现在央行正面临着被动吐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中国在特定条件下较多使用传统概念中是一剂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原因是央行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没有多少操作余地,所以,不得不增加存款准备金和央票发行。
  不过,从存款准备金率操作情况看,最主要还是为了应对不断膨胀的新增外汇占款。2010年初至2011年4月,中国新增外汇占款近4.7万亿元人民币。按今年4月末75.6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计算,中国累计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冻结了约4.2万亿资金。而央行副行长易纲曾透露,发行央票仅对冲了80%的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可见,准备金率上调的实际作用并未导致货币紧缩。
  从广义货币的投放情况来看,截至4月末,M2同比增速为15.3%,以全年GDP高于9%以及CPI低于5%的目标来看,当前的政策方向虽然是紧缩,但从整个货币存量看,仍是中性状态。因此,在经济增速适当回落的情况下,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矛盾还是结构调整缓慢,投资依赖依然很大。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这个势头非常迅猛。数据显示,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5.4%(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一季度28个省份公布的GDP增长达两位数(大都超过了本级人大会议批准的今年预期增速),前4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高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速0.4个百分点。如果放松货币政策,只会进一步鼓励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和高能耗行业的无序发展。而一定程度的电荒和货币紧缩,却反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因此,当前的货币调控政策仍需继续,与此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具体措施上可适当灵活。
  此文刊于2011年06月08日上海证券报专栏


https://m.sciencenet.cn/blog-86879-452840.html

上一篇:流动人口,怎么管?
下一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正当其时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