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白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bai 神经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博文

勇于认错 —— 一 种难能可贵的领袖风范 精选

已有 36296 次阅读 2011-6-13 07: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认错的艺术 中欧.pdf

人皆有过。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过错,是一个常被忽略但是却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成长路上可能会取得一系列的成功。但是在位居领导岗位后,却会变得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在做错事情时,通常又不愿意承认,甚至百般狡辩。这样做的结果,将是一错再错,无法收场。

事实上,掩盖错误和自圆其说在领导层中并不少见,由于掩盖错误而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也屡屡皆是。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讨论。

 

为什么要勇于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当被别人指出错误的时候,人们的自然反应是辩解和寻找理由开脱。从最近几年报道的学术造假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造假者在应对别人的指控时,通常会采用四种反应方式:不回应、不承认、承认但避重就轻、以及推卸责任(比如将责任推托到学生身上)。

学术造假不仅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是时有发生的。美国一直强调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所以惩罚措施比较严格。以下以美国科学界的两个例子,说明应对造假采用两种不同做法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遗传学家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的。他被牵连进一桩造假事件时,正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所长。当时的情况是,他实验室有一位医学/哲学双博士学生的一篇论文投稿时被退稿。杂志社给出的理由是其论文中有一张图明显盗用自他人的文章。

得知此事,柯林斯迅速对该学生的论文做了深入调查,并确认此人剽窃属实。于是,他立即致信该学术期刊表示道歉。与此同时,他迅速和该学生曾经刊发论文的其他期刊取得联系,发出撤回以前论文的声明。另外,他亲自写信给与该学生研究领域相同和相近的2000余名科学家,对造假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示道歉。最后他还开除了该学生。

毫无疑问,这件事情给柯林斯和他的实验室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由于他的主动认错、果断行动,最终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由于他分明的是非立场和妥善的危机处理,科学界反而有更多的人对他和他的研究所赞誉有加。

反面的例子,与著名分子生物学家、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 (戴维·巴尔的摩)有关。他曾是MIT的著名教授,也曾担任世界顶尖的白头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的所长,是国际生命科学界极少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被牵涉进一起造假事件时,正在做洛克菲勒大学的校长。

事件的起因是,巴尔的摩的一个项目的合作者——塔夫磁大学的一名日本籍的女教授,被她的一个博士后揭露,某篇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数据系造假。显然此事与巴尔的摩无直接关系,因为他与这两人只是合作关系。但是他却被卷入了该事件,不能自拔。

他为这位女教授辩护说,科学文章中有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并非有错即造假。但后来事态逐渐严重,以至于美国国会成立了一个调查组专门调查此事。而巴尔的摩面此时则表现的更加强硬,他甚至质疑说,国会调查属于政治干预学术行为,云云。

再后,洛克菲勒大学校董会决定,一个争议性的、有着污点的学者并不适合担任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由此导致巴尔的摩被迫辞职。

显然可见,同样是杰出的科学领袖,对于造假事件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最终的结果高下立判。一个好的道歉可以使一场危机变成一个成功的机会,同时也能展示出一位优秀领导人的人格魅力。

 

承认错误、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

也有一些领导,不仅能够勇于承认错误,而且还能够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更高明的处理错误的方法。我经历过此方面的一个精彩案例。

去年(2010年)我们公司(GSK)的CEO Andrew Witty来上海研发中心调研。GSK是世界第二大制药公司,在全球有十几万员工。所以CEO莅临视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且,陪同CEO的还有R&D的一把手和二把手。

视察当天,上午安排的是各个研发项目的汇报,中午11点半则安排全体员工和CEO合影留念。下午一点是全体员工大会。然而,由于项目汇报的拖延,照相时间不得不一直顺延,一直到12点,项目汇报还没有彻底结束,于是CEO决定取消照相活动。

在接下来的全员大会上。Andrew Witty 首先做了演讲,然后接受全体员工的提问。就在问答环节,一位员工发问,Witty先生,我们知道您是CEO,日理万机,时间很宝贵,但是,我们也希望公司高层尊重我们普通员工的时间。您知道吗,我们所有人在大风中站了半个小时,就是为了等您合照,而最后您却把这个活动取消了。我们的时间、我们的价值何在?问题一出,全场愕然。

Andrew Witty回答道:“That’s a great question (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他说,我刚才见到大家的时候,首先向大家道了歉,现在我再次道歉。我必须说明,我完全认同每个人都应受到尊重的观点。你们刚才的心情,我能理解。所以,我再一次的道歉。

他接着说,我想要借此机会向你们解释。我这次的访问非常成功。今天上午,听取你们这个研发中心的精彩汇报之后,我深以为豪。而我在听报告的后半段时,其实内心是很挣扎的——是继续听深深吸引我的项目汇报,还是走出去和你们照相。我潜意识地以为,听完报告,上海研发中心如果向总部申请追加2000万美金的投资,我们很可能会迅速批准。而走出去和你们合照,则使得我没办法很好地听完你们的报告,接下来的投资决策我也少了一些底气。所以,我取消了照相活动。

他最后说,有员工敢跟我提这个问题,说明我们上海的研发中心现在成功了: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有很好的员工。我敢打赌,十几年前在中国没人敢问这样的问题,三年前上海的研发中心也没人敢问这样的问题。现在之所以有人敢问这个问题,说明我们的员工成熟了,说明你们在乎这个团体,在乎我们的研发中心,在乎我这个CEO,所以我恭喜你们。

经过他的这一番解释,员工们基本上都露出了认同的笑容。从事件的处理来看,Andrew Witty展示了一位非凡企业领袖的气度、完美的演说以及诚恳的态度。他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地应对了挑战。

 

认错与道歉 为他人也为自己

为什么要承认错误,为什么要道歉? 概括起来大概有四方面的效用。第一,做错一件事情,就会带来名誉损失。不光是个人的,还有机构的、单位的名誉。有时甚至还会影响到百姓、社会和国家。所以,出错者必须承认错误,并通过道歉来恢复名誉。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重新凝聚团队。因为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如果做错事情,下属就会有意见甚至反感,通过道歉他可以把大家重新凝聚起来。第三,道歉可以对外恢复关系。除了个人威望、集体凝聚力得到恢复,道歉也可以弥补与外部受到损害的单位的关系,并且重建新的关系。第四,我个人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承认错误、道歉也是一个人的美德。这个美德能够给出错者自己一个harmony(和谐)。有些人不承认错误、顽固狡辩、拒绝道歉,但内心其实是很难过的。他会一直生活在自己错误的阴影里。如果承认了错误并道歉,他自己就会有一个平衡、和谐的心态。别人也会对他更为尊重。在认错和道歉时,要考虑好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是肯尼迪遇刺后的继任总统。他曾是美国南方民主党的一位非常有影响的参议员。当时他说过这样一句名言:“I am a free man. I am an American. I am a US senator. I am a democrat; in that order. ”。意思是说,他首先是一个自由之士,第二他是一个美国人,第三他是一个美国的参议员,第四他才是民主党人,不能把这个顺序搞错。也就是说,不能为了民主党人的利益牺牲美国的利益,或者不能为了美国的利益牺牲人类的利益。科技界、企业界的领导人,也要处理好这种关系。作为领导的个人,不仅对自己负责任,对小部分人负责任,更重要的是还要对客户、对整个社会负责任。所以,勇于认错,不仅仅是出于一个领袖自身的考量,还要出于对整个社会背景的影响的考量。

 

认错,道歉的两个基本要素

道歉有两个重要基本要素,一个是诚恳,另一个是及时。在美国时,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Johnson & Johnson(强生公司)的CEO Jim Burke的。当时强生公司生产一种药叫泰诺,是销售很好的一种非处方止痛药。有人用心险恶,把氰化钾注射到药片里,结果引致7人因服药死亡。这是一起恶性事件,虽然不是强生公司的错,但无论如何是发生了的,该怎么办? Jim Burke立即上电视台,诚恳地承认他们有错。他说,我们的瓶子不好,容易被人打开,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向大家道歉。他马上采取行动,把所有药店货架上的泰诺都销毁,并告诉大家,不要再用旧的泰诺。他们公司马上研制生产了一种新的非常安全的药瓶,被打开后会有明显的痕迹让人觉察到。强生公司还声明,所有客户可以拿老的泰诺免费换取新的泰诺。这件事很明显是有人捣乱,因为致死事件都发生在芝加哥附近。换一个CEO,也许只会把芝加哥药房的泰诺下架,至少不会把所有的货架上的泰诺全拿下来。而Burke则决定把全部已销售的泰诺都召回并销毁,这对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将近一个亿美元。而且Burke还宣布,危机处理完毕之后,他会辞去CEO事实上,人们都非常赞赏他的行为,老百姓自发地去买强生公司的其他产品。在此情形下,强生股票不降反升。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公司的损失几乎全部挽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其中包含了道歉必须的四个成分——承认错误、承担责任、道歉、及时采取行动。

相反,也有很多拒绝认错、拒绝道歉,最终造成严重恶果的例子。这里举另外一个例子。有一家大药厂叫Merck(默克),它在美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制药公司,注重科研创新,是医药企业界的优秀典范。但是现在的默克几乎是非常糟糕的药厂,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曾犯过的一个错误。当初默克生产的一种关节炎止痛药,Vioxx(快确适),被发现有对心脏的副作用,甚至造成有些服药者死亡。与上述故事不一样。强生公司自己并没有直接的错误,是别人栽赃。而默克则是药物本身有问题。也许是临床实验没有做好,或者是质量把关不严,以致药物毒性在销售后才显示出来。

默克当时的CEO 拒绝承认错误。一开始他沉默不语,也不出面应对。后来批评声越来越大,死者的家人联合起来起诉默克,最后惊动了美国国会。国会专门成立了调查组,这时CEO才不得不出来。但他还是狡辩说,是药三分毒,我自己的太太也正在服快确适,说明该药的毒性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后来国会调查的证据出来了——默克内部的专家当初曾经警告过该药有问题,而公司领导层还是强行决定把该药推出。最后万般无奈,这位CEO才开始道歉,但道歉非常的不诚恳。最后越拖越糟,小事变大事,公司被判罚了很多钱,而且默克股票大跌,最严重的时候每天损失一亿美金,因此不得不裁员7000人,公司几乎垮掉。该CEO最终也惨淡下台。

默克CEO为什么拒绝认错呢?也许他根本就不认为默克有错;也许他怕认错会影响他作为一个大公司领导人的声誉;更有可能是他想保护公司的利益。不管怎样,默克Vioxx的故事说明,不勇于认错、不主动道歉,后果往往是越拖越糟、小错变大错,以致难以收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3255-454578.html

上一篇:一个科学家的时间观(视频)
下一篇:介绍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

75 刘用生 虞左俊 吉宗祥 王水 文双春 袁斌 毛飞跃 肖重发 王守业 陈琦 卢湘岳 卢湘岳 李玲玲 陈乾 张林 谢鑫 吴新星 骆小红 武夷山 秧茂盛 曹聪 唐常杰 娄开阳 周海华 刘全慧 叶剑 徐磊 陈苏华 戴力扬 曹贺贺 肖振亚 孔晓飞 张宇宁 王修慧 苏力宏 周华 朱志敏 王亚娟 吕泰省 李猛 张玉秀 刘博 贤乾隆 黄锦芳 杨远帆 魏玉保 储成才 王季陶 王桂颖 丁大勇 杨华磊 李志俊 曾新林 茹永新 陈志刚 杨莉 苏德辰 王春艳 陆俊茜 李宇斌 赵凤光 李暄宇 Imperfectionist vigorous snrt001 neilchau aichengzhang liguoshuai xchen mengdawei lixuke2005 dashitou goudan1 daxuyu100 chaoger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